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临床输液反应的因素
被引量:
3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目的 :分析引起临床输液反应的各种因素 ,以其达到尽量减少其发生率。方法 :综合近年来有关报道 ,分析本院近年来输液反应检验结果。结果 :引起输液反应的原因有药物因素、输液操作因素、输液器质量及患者体质等因素。结论 :为减少临床输液反应的发生 。
作者
陈秀强
机构地区
柳州市肿瘤医院
出处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737-739,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Hospital Pharmacy
关键词
输液反应
输液操作
输液器
合理用药
分类号
R452 [医药卫生—治疗学]
R969.3 [医药卫生—药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7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495
同被引文献
165
引证文献
34
二级引证文献
215
参考文献
12
1
顾春英,薛广波.
细菌对消毒剂的抗性研究进展[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7,7(4):252-256.
被引量:47
2
贾慧芸.
静脉输液微粒的来源及其防范[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6,6(3):181-182.
被引量:14
3
徐朝阳,刘波.
一次性使用注射器、输液器灭菌效果监测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7,7(1):38-39.
被引量:39
4
吴雪梅,钟智.
中草药针剂与输液配伍的不溶性微粒考察[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2):81-83.
被引量:169
5
谭桂山,徐平声,马虹英,汤国兴,李焕德,王小唯.
国产输液袋溶出物定性实验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1999,34(8):536-538.
被引量:22
6
吴民,朱春梅,宋乙平.
中药注射液对输液微粒的影响[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5):277-278.
被引量:102
7
何曙云,刘宇英.
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的质量检测结果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9(1):34-35.
被引量:31
8
刘伟,包丽丽.
一次性输液器终端滤器对输液中微粒影响的考察[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8,18(10):464-465.
被引量:35
9
梅丹,李大魁,张继春,陈燕敏.
静脉滴注用抗生素粉针剂中不溶性微粒考察[J]
.中国药学杂志,1999,34(10):670-672.
被引量:51
10
李庆月,赵亚如.
基层医院空气消毒方法的调查[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1):41-41.
被引量:37
<
1
2
>
二级参考文献
47
1
陈贤中,巩宝星,程小红,陈红星.
安定注射液在输液中的配伍外观检查[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4,14(1):25-26.
被引量:7
2
裴云萍,刁雨辉,葛卫红.
阿莫西林在输液中的稳定性[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5,15(5):211-212.
被引量:14
3
张海,张成武,王翠鸣,刘玉贤.
甲硝唑与47种药物配伍的稳定性[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5,15(7):310-311.
被引量:8
4
商国美,杨继明.
阿昔洛韦与8种输液的配伍观察[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5,15(12):561-562.
被引量:12
5
杨振平,孙志军,江龙安.
头孢三嗪与其他药物相互配伍的稳定性[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6,16(1):10-10.
被引量:5
6
周筱青,张立新.
表阿霉素在8种输液中的稳定性[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6,16(4):170-171.
被引量:29
7
彭文兴,许树梧.
氟喹诺酮类药在输液中的稳定性及与其它药的配伍变化[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6,16(4):180-181.
被引量:12
8
陈邦元.
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与6种药物配伍的稳定性[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6,16(6):264-264.
被引量:15
9
陈乃勇.
普乐林注射液与7种药物配伍的稳定性考察[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6,16(7):307-308.
被引量:21
10
闵然星,徐孝麟,王槐芾.
32种静脉用粉针剂药物的不溶性微粒考察[J]
.中国药房,1996,7(6):276-277.
被引量:21
<
1
2
3
4
5
>
共引文献
495
1
张艳燕.
静脉输液反应原因与预防的研究进展[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06,13(10):10-12.
被引量:11
2
费春楠,刘军,沈芃,纪学悦,邱立军.
医院内感染病原菌对常见消毒剂耐药性的研究进展[J]
.环境与健康杂志,2007,24(12):1011-1013.
被引量:15
3
赵忠臣,朱伟.
基层医疗机构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调查及管理对策[J]
.中国实用医药,2006,1(5):27-28.
被引量:1
4
章健.
浅析输液反应[J]
.医药导报,2003,22(S1).
5
任中典.
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监测结果分析[J]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2,14(2):79-80.
6
余红,金桂兰,邢翔飞.
中草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前后不溶性微粒考证[J]
.实用医学进修杂志,2002(2):112-113.
7
曹敏.
儿科抗生素不合理用药分析[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11):1390-1391.
被引量:3
8
魏毅,罗艳丽,杨晓玲,段丽娟.
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
.华西医学,2008,23(6):1471-1472.
被引量:3
9
范青,杨明荣,李波阳,高尚.
环境因素对含中药针剂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影响[J]
.中国药学杂志,2000,35(z1):61-63.
被引量:1
10
王慕云,韦羲,王一平.
一次性使用注射器具质量检测[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2,1(1):54-55.
被引量:2
<
1
2
3
4
5
…
50
>
同被引文献
165
1
金晓芳.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静脉输液溶媒调查分析[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7,24(z1):667-668.
被引量:14
2
杨华,任洋,孟晓丽.
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J]
.齐鲁护理杂志,2007,13(9).
被引量:7
3
范青,杨明荣,李波阳,高尚.
环境因素对含中药针剂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影响[J]
.中国药学杂志,2000,35(z1):61-63.
被引量:1
4
苗健伟,牛诚,万杰.
抗感染药物溶媒的合理选择[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6,3(5):35-37.
被引量:18
5
张艳芝.
复方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5,2(2):29-31.
被引量:23
6
邓本敏,黄培兮.
静脉化疗药物配制与输注方法对疗效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2004,20(5):58-59.
被引量:41
7
朱青萍.
96例输液反应原因分析与防范[J]
.齐鲁护理杂志,1998,4(5):27-28.
被引量:2
8
付琦,马秀云,徐艳丽.
利巴韦林治疗SARS患者致心率减慢的病例对照研究[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4,6(3):154-156.
被引量:10
9
彭六保,原海燕,朱运贵,张郁葱.
输液反应分析研究及预防对策[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4,24(9):570-571.
被引量:24
10
王虹,杨小文,陈红宇,胡君娥,倪利蓉.
输液滴速问题调查分析及对策[J]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4,19(21):46-47.
被引量:41
<
1
2
3
4
5
…
17
>
引证文献
34
1
庞邦斌.
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5,27(5):726-727.
2
梁小岩,雷桂华,曾伟强,侯淳.
输液不良反应原因的系统分析与控制对策[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1):111-113.
被引量:69
3
李延鸿,许启荣,李祥.
利巴韦林的药学监护[J]
.现代食品与药品杂志,2006,16(6):9-12.
被引量:15
4
谢小菊,陈秋琴,苏丹.
药学服务在系统控制输液不良反应中的意义[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7,4(1):57-59.
被引量:5
5
赵秀花.
引起输液反应各因素分析及对策[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07,24(2):47-48.
被引量:5
6
李丹.
85例中药致过敏反应文献分析[J]
.福建中医药,2007,38(3):44-45.
被引量:1
7
魏智中.
临床输液不良反应原因和对策[J]
.职业卫生与病伤,2007,22(4):309-311.
被引量:5
8
郭进,刘灵改,戎成才,连俊英.
临床散在输液反应原因及对策[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8,29(5):766-769.
被引量:1
9
曾少娜,诸葛爱武,顾健民.
20例输液反应初步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7):4278-4279.
被引量:1
10
张翠香,黄建萍,陈冰,那敏,彭丽琨.
小儿输液反应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08,14(20):3111-3113.
被引量:3
<
1
2
3
4
>
二级引证文献
215
1
奚翠云.
如何从护理角度防范丹参注射液的不良反应[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6).
2
李茵,于高路.
精制红花注射液与右旋糖苷-40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探讨[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5,2(6):19-21.
被引量:2
3
赵兴梅.
小儿临床输液反应的分析及预防[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2,33(S1):294-295.
4
王荣环.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J]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4,10(2):236-237.
被引量:4
5
吴安华,任南,文细毛,易霞云,黄勋,徐秀华,郭燕红.
156家医院住院患者静脉输液的流行病学调查[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10):916-917.
被引量:68
6
陈子春.
不同输液系统和加药条件对输液中微生物及不溶性微粒的影响[J]
.海峡药学,2004,16(5):37-39.
被引量:5
7
张朝云,吕聪慧,刘耀宗,权欣.
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性传播疾病的不良反应分析[J]
.中国性科学,2004,13(12):16-16.
8
毕娜,刘玉莹,黄津芳,曹力.
静脉输液发热反应处理程序的建立及应用[J]
.护理管理杂志,2005,5(5):47-49.
被引量:6
9
耿艳军,李巧圣,杨立丽.
两种配制环境下静脉药物不溶性微粒的对比观察[J]
.护理研究(下半月),2005,19(5):906-906.
被引量:7
10
谢炜坚.
输液反应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
.护理研究(下半月),2005,19(6):1047-1047.
被引量:13
<
1
2
3
4
5
…
22
>
1
徐羚.
也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管理工作[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17):274-274.
2
郭丽霞.
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158-159.
被引量:4
3
刘伟,包丽丽.
一次性输液器终端滤器对输液中微粒影响的考察[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8,18(10):464-465.
被引量:35
4
丁禄荣,关敏秀.
临床输液反应病例分析[J]
.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2,9(18):1428-1430.
5
曾洁仪,龙庆麟.
输液不良反应分析[J]
.广州医药,2004,35(6):71-72.
被引量:3
6
徐雯,应静.
临床输液反应因素[J]
.海峡药学,2005,17(3):168-169.
被引量:4
7
陈新,钟太可.
医疗单位应加强对一次性输液器细菌内毒素的检查[J]
.中国药师,2002,5(2):125-126.
被引量:2
8
陆璐,郭丽.
细菌内毒素法检查临床输液反应情况及其影响[J]
.中国药师,2009,12(6):830-831.
被引量:1
9
刁继红.
输液反应的原因及预防[J]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25-26.
10
马林.
临床输液反应诸因素分析及对策[J]
.吉林医学信息,2001,18(7):33-33.
<
1
2
>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1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周荣清
孙宝盛
黄钧
任南琪
魏源送
徐亚同
罗晓
李军
王光华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
清华大学
相关主题
微生物群落结构
零价铁
底泥
磷脂脂肪酸
铬污染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