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职教论坛》
2002年第1期61-62,共2页
Journ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引证文献8
-
1刘晓保.美国社区学院课程设置的特点[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3,6(1):49-52. 被引量:5
-
2平培元.从美国社区学院看我国基层电大的发展[J].远程教育杂志,2006,24(4):36-38. 被引量:3
-
3贡汉坤.美国社区学院及其办学特点[J].职业技术教育,2006,27(20):75-77. 被引量:5
-
4杨有清.顾客导向:美国社区学院职业教育实施策略[J].职教论坛,2007,23(06S):57-58. 被引量:1
-
5熊才平,戴红斌.将乡镇中心学校建成当地信息资源中心的理论与构想[J].电化教育研究,2007,28(10):28-30. 被引量:2
-
6盛卫才.美国社区学院办学经验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J].大众商务(教育版)(民办教育研究),2010(1):45-49. 被引量:12
-
7李孝轩.浅议美国社区学院及其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借鉴作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1):41-43. 被引量:7
-
8张松斌.透过美国的“社区学院”看我国县级电大的发展趋势[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121-123.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37
-
1陈富.中美文化传统对其社区学院发展影响的比较研究[J].教育探索,2008(5):142-143.
-
2郑洁.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社区教育办学机制——实现教育社会化的回归[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1):228-228.
-
3潘晨光,马蔡琛.“双线制”高等教育体制及其财政支持[J].经济管理,2007,33(13):28-31.
-
4李亦华.中美高职教育课程设置之比较[J].机械职业教育,2008(5):59-60. 被引量:1
-
5宫振宇,杨瑶,薛国友.县级电大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报告——增城电大校园文化调查报告[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9):128-129.
-
6谢希俐,李弦,熊才平.职业技术学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信息资源中心构想[J].职业教育研究,2009(4):40-41. 被引量:1
-
7张慧波,张永春.美国社区学院研修报告——以McLennan Community College为例[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3(6):1-6. 被引量:3
-
8于玉华.基于远程教育系统的数字化社区学院建设研究[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2(2):64-66.
-
9姜国晶,周建共.世界发达国家社区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初议[J].中国科技博览,2010(33):361-361.
-
10李英英,张俊.美国社区学院发展历程及其启示[J].继续教育,2011,25(2):61-64. 被引量:9
-
1张婕.美国社区学院与我国高等专科学校的比较[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8(1):117-120. 被引量:9
-
2李昕.美国社区学院和高等职业教育[J].大连大学学报,2000,21(3):77-79. 被引量:6
-
3美国社区学院的新命:教师培训[J].教育情报参考,2002(10):32-33.
-
4朱迪思.伊顿,陈驾.美国社区学院的改革方向[J].上海高教研究,1993(4):97-100.
-
5吴雪萍,蒋新峰.美国社区学院的高等职业教育管窥[J].教育与职业,2002(2):57-59. 被引量:13
-
6彭忱,金丽.对美国社区学院的初步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1992(1):65-69.
-
7方小斌.美国社区学院的办学理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4(15):29-30. 被引量:3
-
8韦晓阳.美国社区学院的特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3(2):59-60. 被引量:2
-
9申培轩.美国社区学院的职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0(5):56-58. 被引量:15
-
10申培轩.美国社区学院及对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J].开放教育研究,2000,6(2):39-41. 被引量: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