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3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conomic Growth Patterns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China
摘要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美日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了深刻全面的比较研究,阐述了日本经济陷入困境的深层次原因。然后使用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在经济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出处
《世界经济文汇》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9-36,共8页
World Economic Papers
参考文献6
-
1Akos Rona-Tas,1994,"The first shall be last ? Entrepreneurship and Communist cadres in the Transition from Socialism,"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00: 40-65.
-
2Robert W. Hahn ,1998, "Policy watch - Government Analysis of the Benefits and Costs of Regulation,"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vol. 12, No, 4 : 195-207.
-
3李万才.美日两国产业政策比较[J].国外社会科学情况,2000(6):6-8. 被引量:6
-
4刘豪皞.日本经济持续低迷的深层次原因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1(4):54-57. 被引量:7
-
5刘宁宁.日本产业政策及其在日本现代化中的作用[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9(3):102-105. 被引量:10
-
6星川顺一.《日本经济与财政政策》[M].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年版..
二级参考文献7
-
1[日]铃木多加史.日本的产业构造[M].中央经济社,1995.
-
2乔治·斯蒂格勒.产业组织与政府管制[M](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1989.
-
3(美)洛奇(Lodge,GeorgeC.)著,马宗师等.轮到美国改革了[M]企业管理出版社,1994.
-
4(美)约翰逊(Johnson,Chalmers)著,戴汉笠等.通产省与日本奇迹[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
5[美]沙伊贝 著(H·N·Scheiber),彭松建.近百年美国经济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
6吴蔚.美国新经济中的政策作用[J].世界经济,1998,21(9):50-52. 被引量:12
-
7吴蔚.美国经济增长方式分析[J].世界经济,1999,22(12):69-74. 被引量:8
共引文献21
-
1王德高,李剑波.构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6):39-41. 被引量:3
-
2黄花叶.集群政策与传统产业政策之比较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4,24(5):100-103. 被引量:4
-
3熊鹏."失去的十年"之迷——日本经济长期衰退原因探析[J].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9(1):67-70. 被引量:4
-
4孙莹莹.日本企业竞争模式思考及对我国企业的启示[J].企业技术开发,2005,24(4):50-52.
-
5张晓远,韩玉斌.交叉持股的法律规制[J].重庆社会科学,2005(7):78-82. 被引量:1
-
6蔡小勇.日、韩、印三国科技战略的演进及启示[J].经济师,2005(8):86-87. 被引量:1
-
7潘素昆,张玉梅.日本重点产业政策评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27(6):67-70. 被引量:5
-
8夏锦文.美国的产业结构政策及其启示[J].商场现代化,2006(11Z):163-163. 被引量:1
-
9杨吉华.论制定文化产业政策必须遵循的几个原则[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20(6):116-119. 被引量:2
-
10张向荣.从美日两国看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政策的有效性[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18(3):58-5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1
-
1丁任重.经济增长:资源、环境和极限问题的理论争论与人类面临的选择[J].经济学家,2005(4):11-19. 被引量:17
-
2王碧峰.资源约束与经济增长问题讨论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25(7):76-80. 被引量:15
-
3朱晓明,高尚全.改革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强大动力[J].宏观经济研究,2005(12):31-33. 被引量:4
-
4蔡昉.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可持续性源泉[J].宏观经济研究,2005(12):34-37. 被引量:45
-
5周凤起.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能源资源和环境制约[J].国际金融研究,2006(1):35-38. 被引量:16
-
6Habakkuk,H.J.,American and British Technology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London,1962.
-
7Kosempel,S.,"A Theory of Development and Long Run Growth",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4,75,pp.201~220.
-
8Sala-i-Martin,X.,15 Years of New Growth Economics:What Have We leant? Columbia University Working Paper,2002.
-
9王海建.资源约束、环境污染与内生经济增长[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2(1):76-80. 被引量:51
-
10罗莹.德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分析[J].企业经济,2002,21(3):154-15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8
-
1周建.全球化背景下加强我国政府对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的对策研究——基于公共管理视角的政策取向[J].中国软科学,2005(6):37-42. 被引量:13
-
2王鹏.我国政府公共管理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初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2):5-6. 被引量:3
-
3刘洪,黄燕.我国统计数据质量的评估方法研究——趋势模拟评估法及其应用[J].统计研究,2007,24(8):17-21. 被引量:48
-
4黎伟,凌塔.中国GDP增速可信度的定量研究述评[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7,14(6):61-65.
-
5刘洪,黄燕.基于经典计量模型的统计数据质量评估方法[J].统计研究,2009,26(3):91-96. 被引量:39
-
6蔡晓珊,张耀辉.国际资源环境变化下的我国资源调控探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0,26(11):15-20. 被引量:1
-
7卢文刚,刘鸿燕.完善我国能源政策的对策[J].经济纵横,2013(2):56-59. 被引量:3
-
8张宗成,周猛.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异常关系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4,16(4):41-45. 被引量: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