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国际竞争力的一个结构性缺陷
被引量:7
Structural Weak link in China’s International S&T Competitiveness
出处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4-46,共3页
Forum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同被引文献59
-
1李正风.中国科技系统中的“系统失效”及其解决初探[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4(4):19-24. 被引量:19
-
2邓蓉.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对信息资源共享的影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7):3-4. 被引量:8
-
3李正风,张成岗.我国创新体系特点与创新资源整合[J].科学学研究,2005,23(5):703-707. 被引量:26
-
4曾国屏.唯物史观视野中的产业哲学[J].哲学研究,2006(8):3-8. 被引量:34
-
5刘则渊,陈悦.新巴斯德象限:高科技政策的新范式[J].管理学报,2007,4(3):346-353. 被引量:70
-
6尼科·斯特尔.知识社会[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139-143.
-
7Bush V. Science -the endless frontier[ R]. Washing- 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5.
-
8Stokes E D. Pasteur "s Quadrant: Ba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 M ]. Washington: Brookings Inslitution Press, 1997.
-
9Narin F. Patent bibliometrics [ J ]. Scientometrics, 1994, 30(1) : 147 - 155.
-
10Narin F, Hamilton K S, Olivastro D. The increasing linkage between U. S. technology and public science [J]. Research Policy, 1997, 26:317 -330.
引证文献7
-
1吴晓波,李冬琴,李靖华.高校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之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52(2):37-40. 被引量:30
-
2沈轶,王汝宽,包昌火.国内外医药科技竞争力及其评估指标研究概况[J].医学情报工作,2005,26(2):85-88. 被引量:1
-
3李正风,张成岗.我国创新体系特点与创新资源整合[J].科学学研究,2005,23(5):703-707. 被引量:26
-
4于丙德.对福建晋江体育产品制造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4):104-105.
-
5彭煦舟,曾国屏.运动的巴斯德象限——以LED为例对科学-技术螺旋互动律的考察[J].科学学研究,2011,29(8):1135-1140. 被引量:3
-
6李祥太.区域创新资源整合问题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2014(10):257-258.
-
7李正风.从“知识分配力”看科技中介机构的作用与走向[J].科学学研究,2003,21(4):405-408. 被引量:17
二级引证文献77
-
1曾国屏.国家创新系统视野中的科学传播与普及[J].科普研究,2006,1(1):13-18. 被引量:14
-
2刘书雷,吕蔚,韩琰.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要素构成及评价体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8,26(S2):467-470. 被引量:24
-
3刘芷欣.基于知识供应链的区域创新体系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S2):249-253. 被引量:1
-
4陈言平.企业自主产品研发资源整合研究述评[J].消费导刊,2009,0(19):64-64.
-
5孙政荣.教学型高校科研可持续发展措施的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3):55-58. 被引量:5
-
6王章豹,徐枞巍.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原则、指标、模型与方法[J].中国科技论坛,2005(2):55-59. 被引量:148
-
7樊华.DEA/PCA模型在科技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4(2):81-84. 被引量:13
-
8张勤,李富忠,何丽红.高等院校科研工作量化管理及考核内容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5(4):89-90. 被引量:4
-
9樊华,陶学禹.中国省域高校科技绩效综合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5,25(11):38-42. 被引量:5
-
10黄跃雄,刘莹,张乐平.广东高校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相关性分析与发展对策[J].高教探索,2006(1):83-85. 被引量:4
-
1朱丽兰.21世纪:中国科技如何突破[J].海峡科技,2001(1):5-6.
-
2姜万军.1999年度我国科技国际竞争力评析[J].新华文摘,2000(1):145-147. 被引量:6
-
3思想盛宴[J].发现,2002,0(10):48-49.
-
4北京远东太平洋经济研究中心国情研究课题组.科教兴则国兴[J].领导决策信息,1998,0(18):2-5.
-
5我国将全面启动“知识创新工程”[J].领导决策信息,1998,0(20):25-25.
-
6潘霓,王军光.科教兴国谁来兴科技——对我国科技竞争力排名下降原因的探讨[J].海峡科技,2000(9):3-4.
-
7文汇.我国将全面启动知识创新工程[J].职业教育研究,1998(5):1-1.
-
8赵慧.浅谈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J].档案管理,2007(6):76-76. 被引量:7
-
9中国科学院——迎接知识经济时代 建设国家创新体系[J].中国科技信息,1998(Z3):24-26. 被引量:12
-
10韩钟昆.析《媒体中国》的新闻价值观[J].新闻实践,2000,0(10):2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