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释义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综合历代医家的观点,结合中医理法方药知识,主要从"从阴引阳,从阳引阴"、"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滋阴以清热,温阳以散寒"、"祛寒以济阳气,清热以存阴液"、"气病治血,血病治气",以及外感邪气性质与季节关系等方面对"阳病治阴、阴病治阳"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作者
杨朔
欧阳建军
机构地区
湖南中医药大学
出处
《湖南中医杂志》
2014年第10期118-120,共3页
Hu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阳病治阴
阴病治阳
经文释义
治法
分类号
R221.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36
同被引文献
51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9
1
彭俊峰.“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刍义[J].广西中医药,1986,9(3):41-42.
2
迟华基.“阳病治阴,阴病治阳”鳃[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6,10(1):40.
3
张凯,蒋戈利.
“阴中引阳,阳中引阴”针法临床应用体会[J]
.世界中医药,2008,3(5):298-300.
被引量:2
4
胡追成,叶明柱.
“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理论的针灸临床应用举隅[J]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2):131-132.
被引量:4
5
梁繁荣,赵吉平.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4.
6
罗东逸.内经博议[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6.
7
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8
粟胜勇,邓柏颖.
试析“阳病治阴,阴病治阳”[J]
.江苏中医药,2004,25(7):7-7.
被引量:3
9
朱现民.
论冬病夏治的四大应用特点[J]
.中医文献杂志,2012,30(6):26-27.
被引量:17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杨志新.
“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理论及临床应用[J]
.中国针灸,2003,23(10):613-614.
被引量:33
2
王珊玉,林友平,万长秀.
三伏天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观察[J]
.护理学杂志,2006,21(7):22-23.
被引量:33
3
邵君,刘璇,钱漪洁.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的护理与指导[J]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9):1830-1830.
被引量:13
4
王树凡.
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法的临床运用[J]
.光明中医,2007,22(4):16-18.
被引量:21
5
朱步先,何绍奇.朱良春用药经验集[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32.
6
李鼎.中医针灸基础论从[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6-87.
7
孙培荣.针灸验案汇编[M].台湾:孙医师七秩华诞筹备会,1971:1.
8
顾宏亮.
“治未病”与“疾病防治”的内在联系[J]
.江苏预防医学,2008,19(3):74-75.
被引量:2
9
谢洋,余学庆.
冬病夏治的中医理论基础初探[J]
.时珍国医国药,2009,20(11):2840-2841.
被引量:42
10
胡桂兴,夏鑫华,陈美珠.
三伏天天灸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及护理[J]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2):338-339.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36
1
李兴华.
“五脏之伤,穷必及肾”理论在恶性肿瘤晚期的论证[J]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6):136-137.
2
张楠.
“心主血脉”探讨[J]
.中国医学创新,2013,10(5):152-153.
被引量:10
3
朱现民,张蕊,苏红利.
督脉铺灸法在脊柱相关病证中的应用[J]
.现代中医药,2013,33(3):74-76.
被引量:3
4
田梅,张伟.
浅论肺生血[J]
.新中医,2013,45(7):1-2.
被引量:13
5
朱现民,苏红利,张蕊.
督脉铺灸法在内脏虚寒病证中的应用[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3):77-78.
被引量:7
6
朱现民,苏红利,张蕊.
督脉铺灸法在四肢筋骨病证中的应用[J]
.黑龙江中医药,2013,42(3):45-46.
被引量:3
7
朱现民,张蕊,苏红利.
督脉铺灸法在妇女小儿病证中的应用[J]
.中国民间疗法,2013,21(8):13-14.
被引量:5
8
佟波.
刺络拔罐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56例[J]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8):58-58.
被引量:3
9
田梅,张伟.
浅谈血虚从肺论治[J]
.中医药信息,2013,30(5):10-11.
被引量:8
10
朱现民,丁润泽,陈煦.
督脉铺灸的施术关键与运用特色[J]
.上海针灸杂志,2014,33(10):948-950.
被引量:47
同被引文献
51
1
徐重明,汪自源.
加减复脉汤与下焦温病证治浅析[J]
.湖北中医杂志,2004,26(7):41-41.
被引量:3
2
粟胜勇,邓柏颖.
试析“阳病治阴,阴病治阳”[J]
.江苏中医药,2004,25(7):7-7.
被引量:3
3
李铭军,张洪鑫.
阴病治阳理论在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中的意义[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4,18(4):374-374.
被引量:4
4
杨志新.
“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理论及临床应用[J]
.中国针灸,2003,23(10):613-614.
被引量:33
5
黄红.
“左病治右”法临床运用概况[J]
.中医外治杂志,2006,15(5):54-56.
被引量:4
6
朴元林.
《内经》巨刺与“治未病”思想[J]
.吉林中医药,1997,17(3):45-46.
被引量:2
7
刘吉科.
虚实理论与八纲及阴阳之虚证研究的解读[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9):1943-1945.
被引量:2
8
沈雪勇.经络腧穴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5-28.
9
许能贵.针灸学临床[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94.
10
安应成,陈晴.
腹针疗法治疗腰痛24例[J]
.河南中医,2008,28(11):80-80.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5
1
李艳,程相琨,从志航.
“从阳引阴”治疗气虚便秘[J]
.中医临床研究,2016,8(17):91-92.
被引量:2
2
蓝良松,张文兵.
基于《内经》阴阳应象探析针灸思路[J]
.亚太传统医药,2020,16(5):195-196.
3
宋全枚,张永臣.
基于天时地利人和解读“阳病治阴,阴病治阳”[J]
.中医学报,2021,36(9):1894-1897.
被引量:4
4
罗邦水,杨逸韬,朱雅琦,陈昌永,蔡华珠,刘志臻.
《黄帝内经》阳病治阴 阴病治阳理论研究概况[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1):63-65.
被引量:2
5
吴嫣然,陈刚.
从“复脉辈”初探中医理论之阴阳观[J]
.中西医结合研究,2022,14(4):271-273.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宋全枚,朱永政,向玉元,张学成,贾仰理,张永臣,贾红玲.
基于复合关联与隐结构模型探析陷谷穴优势病症与配伍规律[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3,25(3):1048-1054.
2
林建荣,万文蓉.
“从阳引阴,从阴引阳”与“阳中隐阴,阴中隐阳”研究概述[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8):3638-3640.
被引量:14
3
沈丽芬.
揿针联合腹部按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发便秘临床研究[J]
.新中医,2019,51(12):231-234.
被引量:3
4
Xiaogang YU,Qingsheng WANG,Erdan XIN,Yujun LU,Yingdong LI.
Logistics Regression Analysis between TCM Constitution Types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Insomnia and ABPM,PSQI[J]
.Medicinal Plant,2022,13(2):44-49.
被引量:2
5
李彩霞,樊恩召,张保平,赵盼盼,李元和.
秦都李氏药火针发展钩玄[J]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5(3):12-15.
被引量:2
6
范健,郑其开,江煜,黄丽梅,苏涌泷.
基于“阳病治阴”理论探讨腹部推拿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15):145-149.
被引量:2
7
崔拓拓,曹俊岭,欧阳竞锋,尹梦霞,刘鑫,孙梦菲.
大定风珠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脑黑质小胶质细胞活化及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J]
.中医杂志,2023,64(9):930-938.
被引量:6
8
田育魁,赵丰,玄志金,屈玉疆,宋李华.
腹部推拿结合腰椎斜扳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23,31(12):23-27.
被引量:2
9
王庆阁,刘飞祥,张运克.
中医药调控TLR4/NF-κB信号通路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4,30(10):225-235.
被引量:1
10
李尚点,李友林,阎玥.
从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观辨治间质性肺疾病[J]
.中医学报,2024,39(6):1209-1213.
被引量:1
1
曲夷.
《伤寒论》调和阴阳治则的运用[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6,50(8):35-37.
被引量:4
2
王殿华,迟华基.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辨析[J]
.陕西中医,1991,12(8):358-359.
被引量:1
3
王锐,吴富东.
略论东垣针法的特点[J]
.山东中医杂志,1997,16(2):51-52.
被引量:3
4
粟胜勇,邓柏颖.
试析“阳病治阴,阴病治阳”[J]
.江苏中医药,2004,25(7):7-7.
被引量:3
5
熊伟,杜晓琼.
浅议“阳病治阴,阴病治阳”[J]
.中国针灸,2000,20(S1):77-78.
被引量:1
6
陈树楷,刘乃刚,郭长青.
《伤寒论》针刺时机与配穴浅析[J]
.吉林中医药,2010,30(6):463-464.
被引量:1
7
张凯,蒋戈利.
“阴中引阳,阳中引阴”针法临床应用体会[J]
.世界中医药,2008,3(5):298-300.
被引量:2
8
李戎.
李东垣针灸理法举要[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34(3):11-13.
被引量:4
9
陆秀兰.
张景岳肾命观中的阴阳互济法探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4):286-287.
10
牛生红.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新义[J]
.青海医药杂志,1998,28(6):6-7.
湖南中医杂志
2014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