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害人的心理损害及其救助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近些年来,我国以未成年人为被害人的案件数量呈大幅上升趋势,在这些案件中,侵害罪名相对集中、被害人低龄化、给被害人造成严重的物质和身体以及精神伤害。相较于成年人,未成年人的心智尚未健全,他们所遭受的精神创伤将更难愈合,严重的甚至无法正常就学、生活。因此,应加强对未成年被害人的心理救助。
作者
潘庆娜
机构地区
湖南警察学院侦查系
出处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4年第12期132-134,共3页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Police
关键词
未成年被害人
心理损害
心理干预
分类号
D914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75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6
参考文献
4
1
张雪梅.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案件调查分析与研究报告[EB/OL].http://www.chinachild.org/b/yj/4227.html,2012-10-12.
2
陈小梅.
心理测量与校园暴力犯罪预防——以一起校园命案为例[J]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1,25(3):42-47.
被引量:1
3
胡莹.
刑事被害人心理救助实践性探索——以南京市建邺区检察院模式为样本[J]
.市场周刊,2013,26(9):111-112.
被引量:5
4
董士昙.
个体极端暴力犯罪及其心理问题剖析——以校园暴力袭童案为主要分析样本[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1,23(6):83-92.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尹鸿伟.
校园为社会危机受难[J]
.南风窗,2010(11):20-22.
被引量:4
2
罗大华,俞亮,张驰.
论刑事被害人的心理损害及其援助[J]
.政法学刊,2001,18(5):1-5.
被引量:18
3
金瑜.心理测量[EB/OL].(2011—03—10)[2011—03—16].http://baike.baidu.com/view/66461.htm.
4
月浅若.校园暴力犯罪调查[EB/OL](2011—02—08)[2011—03—16]http://zhidao.baidu.corn/question/221180795.ht—m1.
5
[美]艾伯特·J·伯恩斯坦.情绪管理[M].范蕾,等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15.
6
陈小梅.高校心理委员制度的运作及问题探析[G]//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9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2009:75-77.
7
房保国.复仇与赔偿:被害人参与刑事诉讼的心理基础.
8
吴桂翎,辛涛.
校园暴力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
.中国特殊教育,2009(6):75-79.
被引量:33
9
肖汉仕.
维护居民精神健康的社会心理支持机制建构[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39(1):87-90.
被引量:6
10
贾振华.
犯罪像病毒一样传染[J]
.大科技(天才少年图说百科)(B),2010(7):6-7.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11
1
江俊,王亦刚,金华.
我国中小幼校园极端暴力袭击方式及对策研究[J]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20,32(1):99-105.
被引量:1
2
孙道萃.
个人极端偏见犯罪的发生机理与预防机制研究[J]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2(6):75-78.
被引量:3
3
李欣.
基于挫折—攻击理论的极端暴力犯罪心理问题研究[J]
.学习与探索,2014(11):76-80.
被引量:22
4
梅象华.
犯罪疫源性视角下的刑事与民事不法行为区分[J]
.思想战线,2014,40(6):138-140.
5
李科.
刑事被害人报复犯罪的预防与实现路径[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4,27(10):151-155.
被引量:2
6
马思思.
中小学校园极端暴力事件的预防及应急对策[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5,28(8):39-42.
被引量:3
7
刘显峰.
中美校园暴力犯罪管控差异对比与探析[J]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2016,18(6):56-60.
被引量:1
8
苏扬,罗微.
论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被害人权益保护——基于天津市某区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的实证分析[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0(35):62-64.
9
泮丹丹.
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及其防治对策研究[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8,0(2):43-43.
被引量:6
10
陈茜.
论刑事被害人近亲属心理救助问题——以张扣扣复仇杀人案为例[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9,0(15):218-22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75
1
孙兴翠.
宽恕的影响因素的初步探讨——知情因素[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8(S1):213-215.
被引量:3
2
任克勤.
论被害人心理学的研究[J]
.社会心理科学,1997,0(1):48-53.
被引量:3
3
柏淼.
被害人心理浅论[J]
.社会心理科学,2002,17(1):51-52.
被引量:5
4
麻国安,余菲.
对儿童被害人的援助[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2):9-11.
被引量:12
5
罗屹峰,陈航.
农民工刑事被害心理特征及被害救助与防范[J]
.甘肃理论学刊,2005(2):117-119.
被引量:3
6
邵磊.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研究[J]
.河北法学,2005,23(6):107-112.
被引量:4
7
马忠红.
性侵害案件中女性被害人的调查访问[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5):77-82.
被引量:15
8
郭景萍.
情感社会学三题三议[J]
.学术论坛,2007,30(6):155-160.
被引量:6
9
刘伯龙,竺乾威.当代公共政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17.
10
韦恩·莫里森.理论犯罪学-从现代到后现代[M].刘仁文,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68.
引证文献
6
1
宣刚.
重构与规范:刑事政策场域中被害情感的反思与出路[J]
.湖北社会科学,2016(1):149-157.
2
刘猛,唐亚南.
中小学校园犯罪的“二次被害”预防[J]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7,26(3):54-61.
3
周利群.
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害人的心理损害及其救助探析[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7,0(26):237-238.
被引量:1
4
孔祥伟.
刑事案件中未成年被害人的救济:解构与展望[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32(3):77-82.
被引量:4
5
于阳,周玲玲.
特殊职责人员性侵罪司法适用研究[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21,34(2):24-35.
被引量:11
6
金叶,叶存春.
心理援助在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一站式”询问中的作用探究[J]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22(6):89-96.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刘蓓.
检察机关开展涉未成年人司法救助的优化路径[J]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23(2):88-96.
2
杨兆伦.
论滥用信任地位型性侵中的“信任地位”——从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切入[J]
.法大研究生,2021(2):219-233.
3
张轩铭.
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法益的规范阐释——以有效被害人承诺为展开[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22,38(1):100-107.
4
孔祥伟.
刑事司法中的未成年被害人保护:现状、特征与探索[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34(2):78-84.
被引量:1
5
哈明悦.
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害未成年人的刑法规制——以《刑法修正案(十一)相关修改为中心》[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19(6):82-87.
6
杨金彪.
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构成要素比较分析[J]
.环球法律评论,2022,44(3):38-51.
被引量:6
7
田淼.
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的法益厘清和司法认定[J]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22(2):17-23.
被引量:4
8
赵冠男.
中德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中“照护职责”之规范比较分析[J]
.环球法律评论,2022,44(4):66-81.
被引量:6
9
李阔.
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中“特殊职责”认定问题研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1):178-181.
10
苏雄华,胡丽琴.
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的基本特征与竞合适用[J]
.宜宾学院学报,2023,23(1):48-57.
1
孙美兰.
精神损害概念探析[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2(1):85-92.
被引量:4
2
唐灿.
从性骚扰问题看中西方妇女的性权利状况与保障[J]
.时代风采,1996(3):12-13.
被引量:1
3
罗大华,俞亮,张驰.
论刑事被害人的心理损害及其援助[J]
.政法学刊,2001,18(5):1-5.
被引量:18
4
张迎秀.
性骚扰侵权责任探究[J]
.政法论丛,2010(4):41-45.
被引量:2
5
何碧琼.
简论刑事和解对被害人心理康复之作用[J]
.四川生殖卫生学院学报,2009(2):76-78.
6
高晶.
心理应激与故意犯罪心理产生的关系[J]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4(2):57-58.
被引量:3
7
王颖.
被害人在侦查阶段的心理探析[J]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9(2):106-109.
被引量:2
8
声音[J]
.中国医院院长,2008(11):11-11.
9
刘菊.
析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问题[J]
.法学杂志,2004,25(4):55-57.
被引量:10
10
南京大屠杀后遗症[J]
.山西老年,2008,0(3):62-62.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4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