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个人主义对社会伦理道德的悖逆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近几年来,社会上道德缺失的负面新闻不断地被曝光,给社会狠狠地扇了"一记耳光"。面对令人寒心的道德事件,我们不禁思考,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道德的时而的缺失究竟是人性的退化,还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我们又该如何面对这一切,重拾社会道德的自信?
作者 朱晓芸 方文
出处 《理论观察》 2015年第3期66-67,共2页 Theoretic Observation
基金 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资金项目<西藏农牧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4BKS002) 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边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项目编号:2014c063y)的相关成果
  • 引文网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23

  • 1彭定光.当前我国个人主义现象存在的条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27(2):85-89. 被引量:1
  • 2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 3亨利康马杰.美国精神[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 4韩庆祥.当代人类发展的深层问题与人学回应.新华文摘,1998,(3):30-30.
  • 5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M].北京:三联书店,1997..
  • 6弗里德利希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M].北京:三联书店,1997..
  • 7路德维希米瑟斯.自由与繁荣的国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 8弗里德利希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 9恩格斯.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 10刘放桐.西方哲学近现代转型与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变更.新华文摘,1998,(12):35-36.

共引文献90

同被引文献4

引证文献1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