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有无之间、系心于佛——再论庐山慧远的法性思想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庐山慧远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慧远的法性思想被认为是其佛教思想的核心。但慧远的法性概念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内涵,时而与法身的概念紧密结合,时而单独作为实法的本性而存在。但作为佛教领袖和积极修行者,慧远最终的法性思想表现出了鲜明的修行论特质。
作者 史经鹏
出处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1-136,共6页 The World Religious Cultures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17

  • 1慧远、鸠摩罗什.《次问念佛三昧并答》,载《鸠摩罗什法师大义》卷中,《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5册.
  • 2慧远、鸠摩罗什.《次问修三十二相并答》,载《鸠摩罗什法师大义》卷上,《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5册.
  • 3慧远、鸠摩罗什.《问实法有并答》,载《鸠摩罗什法师大义》卷下,《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5册.
  • 4赖鹏举.《中国佛教义学的形成--东晋外国罗什“般若”与本土慧远“涅柴”之争》[J].中华佛学学报,2000,(13).
  • 5赖鹏举.《中国佛教义学的形成--东晋外国罗什“般若”与本土慧远“涅槊”之争》[J].中华佛学学报,2000,(13).
  • 6涂艳秋.《鸠摩罗什门下由“空”到“有”的转变--以僧龊为代表》[J].汉学研究,2000,(2).
  • 7立人.《般若与实在 “法性”在早期佛教义理学的疑惑》[J].觉群,2007,(3).
  • 8立人.《法性与涅榘;早期中国佛教学的大小乘对接(上)》[J].觉群,2007,(4).
  • 9立人.《法性与涅榘;早期中国佛教学的大小乘对接(下)》[J].觉群,2007,(5).
  • 10僧伽提婆译.《阿毗昙心论》,载《大正藏》第28册,第810页b.

共引文献20

同被引文献5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