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有无之间、系心于佛——再论庐山慧远的法性思想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庐山慧远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慧远的法性思想被认为是其佛教思想的核心。但慧远的法性概念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内涵,时而与法身的概念紧密结合,时而单独作为实法的本性而存在。但作为佛教领袖和积极修行者,慧远最终的法性思想表现出了鲜明的修行论特质。
作者
史经鹏
机构地区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
出处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1-136,共6页
The World Religious Cultures
关键词
庐山慧远
法性
法身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4
1
张风雷.
从慧远鸠摩罗什之争看晋宋之际中国佛学思潮的转向[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24(3):70-75.
被引量:18
2
解兴华.
“法性”、“法身”与“神”——庐山慧远“法性”思想析论[J]
.世界宗教研究,2011(3):42-51.
被引量:5
3
方立天.
试论慧远的佛教哲学思想[J]
.哲学研究,1965(5):59-75.
被引量:2
4
史经鹏.
《大乘大义章》的时间界定及慧远的问题意识[J]
.宗教研究,2009(1):142-169.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慧远、鸠摩罗什.《次问念佛三昧并答》,载《鸠摩罗什法师大义》卷中,《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5册.
2
慧远、鸠摩罗什.《次问修三十二相并答》,载《鸠摩罗什法师大义》卷上,《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5册.
3
慧远、鸠摩罗什.《问实法有并答》,载《鸠摩罗什法师大义》卷下,《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5册.
4
赖鹏举.《中国佛教义学的形成--东晋外国罗什“般若”与本土慧远“涅柴”之争》[J].中华佛学学报,2000,(13).
5
赖鹏举.《中国佛教义学的形成--东晋外国罗什“般若”与本土慧远“涅槊”之争》[J].中华佛学学报,2000,(13).
6
涂艳秋.《鸠摩罗什门下由“空”到“有”的转变--以僧龊为代表》[J].汉学研究,2000,(2).
7
立人.《般若与实在 “法性”在早期佛教义理学的疑惑》[J].觉群,2007,(3).
8
立人.《法性与涅榘;早期中国佛教学的大小乘对接(上)》[J].觉群,2007,(4).
9
立人.《法性与涅榘;早期中国佛教学的大小乘对接(下)》[J].觉群,2007,(5).
10
僧伽提婆译.《阿毗昙心论》,载《大正藏》第28册,第810页b.
共引文献
20
1
韩国茹.
魏晋时期对于成佛主体的探讨[J]
.宗教与历史,2019(2):131-148.
2
辛放.
“神”与“补特伽罗”:再论庐山慧远的“薪火之喻”与“形尽神不灭”[J]
.佛学研究,2023(2):152-175.
3
覃江.
诸法实相与无性法性:从《大乘大义章》看鸠摩罗什对庐山慧远本体论思路的批判[J]
.宗教学研究,2012(2):139-144.
被引量:4
4
王晓农.
新世纪以来国内关于鸠摩罗什的研究述评及展望——纪念鸠摩罗什大师逝世1600周年[J]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4):155-160.
被引量:1
5
张开媛.
1995年以来国内鸠摩罗什研究综述[J]
.邯郸学院学报,2015,25(1):107-116.
被引量:2
6
王晓农,王楠.
鸠摩罗什:丝绸之路成就的佛经翻译批评家[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24-28.
7
崔峰,李利安.
浅议晋宋时期从般若“空”到涅槃“有”佛学思潮的转变[J]
.宗教学研究,2016(2):90-95.
被引量:1
8
释湛如.
大众与大乘——法显与《摩诃僧癨律》的翻译辨析[J]
.法音,2016(7):41-46.
被引量:1
9
雍文昴.
试论宗炳《画山水序》与“法身说”的关联[J]
.美术,2017(12):116-119.
被引量:1
10
张文良.
《胜鬘经》与南朝佛教[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9(5):76-81.
同被引文献
5
1
金克木.
试论梵语中的“有——存在”[J]
.哲学研究,1980(7):49-61.
被引量:9
2
方立天.
试论慧远的佛教哲学思想[J]
.哲学研究,1965(5):59-75.
被引量:2
3
夏金华.
论说一切有部“实有”观念对慧远思想的影响[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9(1):49-54.
被引量:1
4
解兴华.
“法性”、“法身”与“神”——庐山慧远“法性”思想析论[J]
.世界宗教研究,2011(3):42-51.
被引量:5
5
张敬川.
庐山慧远的法性思想探微[J]
.佛学研究,2012(1):117-12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辛放,苗林森.
说一切有部视野下庐山慧远的《法性论》思想再诠释[J]
.中国佛学,2020(2):218-23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辛放.
“神”与“补特伽罗”:再论庐山慧远的“薪火之喻”与“形尽神不灭”[J]
.佛学研究,2023(2):152-175.
1
张敬川.
庐山慧远的净土思想及其对后世净土宗的影响[J]
.中国佛学,2012(2):114-125.
2
马未都.
我没有[J]
.新西部,2015,0(11):92-92.
3
马未都.
我没有[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6,0(2):29-29.
4
叶秀山.
我的“金钱”观之变迁[J]
.社会学家茶座,2004(7):4-9.
5
高利民.
有无“之间”——庄子道论的一种解读[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4):66-72.
被引量:1
6
张敬川.
庐山慧远的法性思想探微[J]
.佛学研究,2012(1):117-124.
被引量:1
7
葛文词,毛雪青.
临界:渐入佳境——于彰隐有无之间[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9(3):50-52.
8
孙建生.
“法性即泥洹”——慧远法师“法性”思想研究[J]
.中国佛学,2016(2):240-249.
9
有无之间有神妙——零的发现[J]
.天天爱学习(四年级),2016,0(23):26-28.
10
何荣飞.
有无之间藏玄机[J]
.古今谈,2013(2):67-68.
世界宗教文化
201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