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异乡客”:对经典小说中吉卜赛人形象的多维解读
摘要
本文尝试从不同的视角对经典小说中出现的吉卜赛人形象进行梳理和解读,并由此引出对意识形态、文化观念等深层次的思考。
二级参考文献73
-
1叶建明.茨威格的精神乌托邦[J].外国文学研究,1996,18(4):39-42. 被引量:4
-
2陈悖,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
3[1]孟华.比较文学形象学[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
4[3]曹顺庆.比较文学论[C].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
5[4]艾勒克·博埃默.殖民与后殖民文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英国伦敦: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
-
6[5]Winks,Robin W.et al,ed.Asia in Western Fiction[M].Honolulu: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1990.
-
7[7]巴特穆尔·吉伯特.后殖民批评[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
8[8]Mackerras,Colin.Western Images of China[M].Hongko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
9[9]杨秀乔.比较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
10[10]范存忠.中国文化在启蒙时期的英国[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共引文献67
-
1李圣杰.中国比较文学形象学:概念接受、学科定位及理论建构[J].社会科学家,2023(10):10-16. 被引量:2
-
2米舜,张泽忠.日月神话的原始符码与生态景观[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0(6):88-94.
-
3王家林.《简·爱》宣扬的爱情观——世俗爱情的宗教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8):156-157.
-
4曾芝梅.托马斯·哈代与西奥多·德莱塞作品的悲剧内涵探悉——以《德伯家的苔丝》、《珍妮姑娘》为例[J].职教与经济研究,2013,0(3):47-50.
-
5赵秋棉,齐贵来,王丽.美狄亚悲剧的现代解读[J].江汉论坛,2005(12):133-135. 被引量:2
-
6徐忠勇.简论《紫色》的黑人女性形象[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3(2):70-71.
-
7张旭鹏.文化想象与“欧洲观念”的建构[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5):142-146. 被引量:3
-
8张琳.苔丝的性别角色与其悲剧命运[J].理论导刊,2006(12):111-112. 被引量:1
-
9李城.论《交错的彼岸》中的异国形象[J].南方论刊,2007(3):90-91.
-
10王柳媛.从凯瑟琳看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的女性认识[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28(2):34-36. 被引量:6
-
1汪宇.乔治·爱略特对吉卜赛人形象的重塑[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5):46-49.
-
2多维解读[J].新语文学习(初中),2012(1):21-21.
-
3孟子良.“惠特曼,巨人站在嘲笑身后”的多维解读[J].科海故事博览,2010(18):56-56.
-
4诸雨辰.被塑造的经典——清代文评专书中的归有光[J].求是学刊,2017,44(2):131-138. 被引量:1
-
5李弗不.小素材,多积累;灵活用,写佳文——黄小平小品文素材多维解读(下)[J].创新作文(初中版),2015,0(8):26-27.
-
6孙卫卫.迷—大众文化特性及效应的多维解读[J].甘肃社会科学,2002(4):45-48. 被引量:2
-
7毛夫国.《棋王》文本的多维解读[J].青春,2011(10):61-64.
-
8徐彩芳.名著中人物形象的多维解读[J].阅读与鉴赏(教研),2008(3):18-20.
-
9温景惠.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0(12):109-110.
-
10孙雅洁.卡夫卡《变形记》之多维解读[J].青年文学家,2015,0(6X):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