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壮泰铜鼓文化比较研究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铜鼓是中国南方与东南亚地区特有的青铜器,中国壮族和泰国泰族都是较早铸造和使用铜鼓的民族,并流传至今,二者是铜鼓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通过对壮泰古今铜鼓文化的比较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壮泰民族的历史关系和文化变迁,并揭示壮泰民族多元文化中的独特性和稳定性。
作者
梁燕理
机构地区
广西民族博物馆研究三部
出处
《传承》
2016年第5期156-157,共2页
关键词
壮族
泰族
铜鼓文化
分类号
G04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43
同被引文献
161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3
1
龙符.
壮族铜鼓的历史文化内涵[J]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8(1):17-22.
被引量:14
2
范宏贵.
泰族起源与迁徙再探[J]
.东南亚研究,1991(3):71-76.
被引量:7
3
蒋廷瑜.
西林铜鼓墓与汉代句町国[J]
.考古,1982(2):198-203.
被引量:25
二级参考文献
5
1
罗美珍.
从语言上看傣、泰、壮的族源和迁徙问题[J]
.民族研究,1981(6):54-60.
被引量:18
2
黄万波.华南洞穴动物群的性质和时代[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9(04).
3
周明鎮.哺乳类化石与更新世气候[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3(04).
4
李 凌.音乐故事·传说·史话[M]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
5
王国祥.
访泰国泰仂人村寨[J]
.东南亚南亚研究,1987(4):43-46.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43
1
卢荣俊.
羊角纽钟初步研究[J]
.边疆考古研究,2021(1):239-263.
被引量:1
2
玉妮.
“一带一路”视阈下壮泰民族铜鼓文化比较研究[J]
.广西博物馆文集,2020(1):143-158.
被引量:1
3
李龙章.
广西右江流域战国秦汉墓研究[J]
.考古学报,2004(3):271-294.
被引量:10
4
何平.
泰语民族的迁徙与现代傣、老、泰、掸诸民族的形成[J]
.广西民族研究,2005(2):134-143.
被引量:16
5
何建木.
论远古中南半岛与中国西南的整体性格局[J]
.史学月刊,2005(8):13-19.
被引量:5
6
彭长林.
云贵高原与岭南早期文化关系的考古学观察[J]
.广西民族研究,2006(2):149-153.
被引量:2
7
韦丽春.
红水河流域壮族原始宗教祭祀舞蹈及其文化特征[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3):43-47.
被引量:9
8
韦丽春.
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及发展的思路[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23(5):44-46.
被引量:10
9
韦丽春.
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J]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6):678-680.
被引量:5
10
韦丽春.
红水河流域壮族铜鼓舞的社会特征与功能价值研究[J]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6):16-18.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161
1
韦丹芳.
老挝克木鼓的纹饰内涵与稻作文化[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3):102-107.
被引量:4
2
覃义生.
广西东兰壮族蚂■节的调查与研究[J]
.广西民族研究,1999(2):69-78.
被引量:17
3
姚舜安.
布努瑶与铜鼓[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8(1):88-92.
被引量:4
4
杨玉.
试论少数民族在中外科技交流中的桥梁作用[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2(2):3-14.
被引量:3
5
范西姆.
壮、泰传统音乐文化之比较研究[J]
.中国音乐,1998(1):46-48.
被引量:7
6
余宏模.
中国彝族铜鼓礼俗与《铜鼓王》[J]
.贵州民族研究,1998,18(4):17-25.
被引量:6
7
黄海.
贵州瑶族的铜鼓文化[J]
.贵州民族研究,1998,18(4):26-31.
被引量:6
8
李坤荣.
壮族铜鼓舞起源[J]
.民族艺术,1988(1):194-199.
被引量:6
9
纪兰慰.
铜鼓舞民俗文化探析[J]
.民族艺术,1996(2):179-188.
被引量:9
10
玉时阶.
瑶族铜鼓考[J]
.民族艺术,1989(3):77-84.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4
1
项敏敏.
基于X3D的坐标点实时处理技术在铜鼓修复中的研究[J]
.绥化学院学报,2018,38(5):155-157.
2
杨文定,黄健.
2015年以来的骆越文化研究概述(二)[J]
.传播与版权,2019,0(5):138-145.
3
李富强,马君红.
中国—东南亚活态铜鼓文化研究[J]
.桂海论丛,2021,37(3):107-115.
被引量:1
4
刘明华.
广西高校东盟民族音乐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以泰东北民族音乐为例[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1(6):127-130.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李艺.
东兰铜鼓文化研究[J]
.大观(论坛),2023(9):108-110.
1
管宁.
创意设计与东亚文化传播——跨文化传播的实践路径[J]
.学术评论,2014(6):36-41.
2
谷禾.
论民族多元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J]
.钦州学院学报,2008,23(1):19-21.
被引量:1
3
石砾.
和谐语境下民族多元文化的发展[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6):203-204.
4
薛泉.
“文明和谐与创新国际论坛”综述[J]
.哲学研究,2007(8):125-126.
5
严艳.
汉藏文化艺术交流管窥[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2(4):170-173.
被引量:3
6
覃圣敏.
壮泰传统文化基本特征的比较──壮泰传统文化比较研究之二[J]
.广西民族研究,2000(1):52-65.
被引量:8
7
耿恺斌,王新清,李慧达.
吉尔吉斯斯坦的俄罗斯人民族关系[J]
.青年文学家,2014,0(2X):143-143.
8
茹仙古丽·艾再孜.
基于文化共生视域的民族教育发展路径[J]
.文学教育(中),2016,0(10):122-122.
9
蒙翡琦.
壮泰稻作文化比较研究[J]
.东南亚纵横,2014(7):59-63.
10
央珍,喜饶尼玛.
清代汉藏文学艺术交流[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5):105-109.
传承
2016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