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基于阴阳理论的和解剂定义新内涵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目的:以阴阳理论为依据,探讨和解剂的新概念。方法:从《伤寒论》的经典和解剂所治病证的特征和方剂配伍特征出发,总结特征之间的共性,提出和解剂定义的内涵。结果:和解剂以寒热并用和辛苦甘合用为配伍原则,具有燮理阴阳作用,所治病证为阴阳不交泰。
作者
胡渊龙
罗伟康
机构地区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出处
《陕西中医》
2017年第3期380-381,共2页
Shaanx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金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610441038)
关键词
阴阳
和解剂
含义
分类号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9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67
同被引文献
57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9
参考文献
9
1
李笑宇,王志红.
汪昂《医方集解》“和法”思想探析[J]
.吉林中医药,2012,32(4):325-327.
被引量:6
2
来要良,和媛媛,李淑兰.
邓贵成谈和法治疗脾胃病经验[J]
.环球中医药,2016,9(2):211-213.
被引量:12
3
刘俊杰,肖长江,李姿蓉,杨笑颖.
运用辩证法解析争议中的“和法”[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6):449-451.
被引量:12
4
邢玉瑞.
中医辨证思维之病势分析[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33(5):1-2.
被引量:12
5
陈星,刘清娥.
论中医脾的形质与功能[J]
.陕西中医,2015,36(1):73-74.
被引量:11
6
周永学,任小宁.
寒热并用在《伤寒杂病论》组方中的应用[J]
.陕西中医,2009,30(10):1352-1354.
被引量:3
7
马玉芳,龙一梅,李遇春.
辛开苦降法探析[J]
.浙江中医杂志,2006,41(2):66-68.
被引量:14
8
曾祥法,刘松林,李德顺.
《伤寒论》中甘草大枣生姜合用方剂研究初探[J]
.中国医药指南,2008,6(24):295-296.
被引量:1
9
贲继武,刘宝恒.
大枣在《伤寒论》中的配伍应用[J]
.亚太传统医药,2013,9(4):45-45.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39
1
曾志勇,罗友华,林齐鸣,许勇,李洁.
论中医“脏腑脾”与西医“解剖肝”的相关性和同一性[J]
.陕西中医,2004,25(10):903-905.
被引量:14
2
聂惠民.
经方防治疑难病临床经验——从柴胡剂与和法论治阐述[J]
.中医药通报,2005,4(1):21-25.
被引量:6
3
徐宜兵.
诸法并重 “和”为总则[J]
.吉林中医药,1996,16(3):2-3.
被引量:7
4
赵诗哲.
论“少阳枢”、“少阴枢”的理论及其临床应用[J]
.浙江中医杂志,2006,41(3):125-127.
被引量:19
5
刘景源.
“分消走泄”法在湿热病治疗中的应用(一)[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6,4(8):32-35.
被引量:29
6
刘景源.
“分消走泄”法在湿热病治疗中的应用(二)[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6,4(9):2-3.
被引量:21
7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145.
8
程国彭.医学心悟[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9
成肇智,李成荣.中医病机论-从基础到-临床[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61.
10
连建伟,郭海峰.《医方集解》注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
共引文献
67
1
邹正,史佳芯,梁国标,董宝强.
基于和法探讨中风后遗症针灸辨治[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2,40(3):252-254.
被引量:3
2
朱宇超,程建明,颜媛媛,何瑞欣,王琪,徐雅蝶,张晓云.
基于混料设计的温经止痛方提取液喷雾干燥工艺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20,45(1):98-105.
被引量:7
3
张声生,杨静.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大有可为[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7,15(33):3457-3461.
被引量:37
4
韩艳梅.
浅析辛开苦降法[J]
.江西中医药,2010,41(10):6-7.
被引量:8
5
刘影峰,张艳,冯志强.
略谈辛开苦降法及其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体会[J]
.江苏中医药,2013,45(12):57-59.
被引量:3
6
孟梦,周强,赵鲁卿,贾梦迪,张声生.
“和”法治疗脾胃病临证策略初探[J]
.北京中医药,2018,37(7):628-630.
被引量:17
7
赵沁慧.
脾胃升降与消渴关系初探[J]
.江苏中医药,2014,46(12):4-5.
被引量:4
8
樊一桦,张丽丽.
谈《伤寒论》对桂枝、生姜、大枣和甘草的应用[J]
.河南中医,2015,35(6):1204-1205.
被引量:7
9
陈星,刘清娥.
论中医肝的实质与功能[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5,38(5):5-7.
被引量:7
10
魏本君,陈恒文,郭丽丽,高嘉良,王阶.
辛开苦降法探析[J]
.中医杂志,2016,57(1):81-83.
被引量:45
同被引文献
57
1
洪宗国,农熠瑛,杨兆涛.
蕲艾燃烟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6(1):10-12.
被引量:32
2
洪宗国,农熠瑛,杨梅,江丹.
艾叶燃烧产物化学成分的分析[J]
.中国针灸,2009,29(S1):60-62.
被引量:24
3
李雪苓.
中医急症用药与中医急症现代化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6):571-572.
被引量:9
4
王庆水.
培土制水之管见[J]
.河北中医,2005,27(10):773-773.
被引量:4
5
马惠兰,富秀玉,唐素珍.
艾条熏蒸与紫外线照射空气消毒效果比较[J]
.新疆医学,2006,36(1):107-108.
被引量:6
6
徐双凤.
艾灸配合阿昔洛韦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J]
.湖北中医杂志,2006,28(5):33-33.
被引量:1
7
顾正华,金复生,朱瑞娟,周元陵,肖芳秋.
艾条燃烧烟雾抽提物的致畸变性初探[J]
.肿瘤,1996,16(2):119-121.
被引量:13
8
李红霞,刘世伟.
艾灸过敏2例分析[J]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6):859-860.
被引量:25
9
张文惠,汪国华,张佳佳.
含雄黄药艾条烟气中砷及焦油含量的测定[J]
.中药材,1998,21(1):23-25.
被引量:35
10
吴怀恩,韦志英,李耀华,梁臣艳,梁海燕.
广西产五月艾挥发油成分分析[J]
.中国药房,2009,20(9):685-687.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
5
1
许小宇,单思,刘红宁.
艾烟的研究进展[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0,22(4):1219-1224.
被引量:7
2
胡渊龙,张文,仲锋锋,唐海.
基于甘淡味内涵的正虚水停方剂中配伍茯苓的意义[J]
.国医论坛,2018,33(2):60-61.
3
胡渊龙,罗伟康.
基于数据挖掘的理脾阴法治疗虚劳(重症迁延期)规律探讨[J]
.中国中医急症,2018,27(4):573-575.
被引量:5
4
罗伟康,胡渊龙.
基于数据挖掘的治疗肠痈方剂配伍规律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2018,27(4):597-600.
被引量:3
5
胡渊龙,张文,仲锋锋,唐海,高胜美.
张锡纯“淡以养脾”理论内涵探讨[J]
.四川中医,2018,36(7):36-38.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19
1
成晓萌,胡渊龙,刘施吟,臧国栋,沈宁,陈宪海.
基于“外损理论”探析老年肺部感染的分期辨治[J]
.四川中医,2022,40(5):18-21.
被引量:2
2
谢宛君,林毅,钟少文,司徒红林,刘晓雁,朱华宇.
基于数据挖掘的林毅教授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用药规律探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9,16(3):120-123.
被引量:16
3
徐逸,顾庆华.
论理脾阴法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急症,2019,28(11):2002-2004.
被引量:7
4
许银坤,王一凡,李梓媛,李玥鑫,丁富平,黄进,张玉卓,梁嘉颖,植耀锋,许世超,游幸,张进.
不同历史时期虚劳病组方用药规律分析[J]
.中医药导报,2020,26(2):101-105.
被引量:10
5
李慧,付书璠,孙宇洁,郭锦晨,黄辉.
基于《不居集》浅析吴澄理脾阴之法治疗外感虚损[J]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2021,44(1):83-86.
被引量:2
6
樊美连.
大黄牡丹皮汤加减治疗阑尾周围脓肿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2021,36(3):418-420.
被引量:2
7
李梓媛,王一凡,许银坤,武凤震,卢伟名,钟嘉城,何欣,丁富平,张玉卓,植耀锋,梁嘉颖,张进.
两种辨证治疗虚劳病的组方用药规律对比[J]
.中医药导报,2021,27(4):122-125.
被引量:3
8
戴云飞,杨洁,朱开宇,刘杨杰,屈绍宇,李彦博,王洪彬.
灸具研发的现状与展望[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7):4142-4144.
被引量:4
9
李奕,刘福栋,庞博,花宝金.
理脾阴法在癌因性疲乏治疗中的应用[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7):3877-3880.
被引量:6
10
张军花,单思,李丹凤,雷美丽,刘红宁.
艾烟安全性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8):4565-4568.
被引量:1
1
王凯旋,毕明刚,沈雁.
试论补益剂的主要配伍特征──动静结合[J]
.中医药信息,1997,14(4):7-7.
被引量:2
2
毕国伟.
从《黄帝内经》“阴阳不交”之失眠病机谈治疗失眠的针灸取穴[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2):5-7.
被引量:24
3
李海玉.
交泰剂方证原理初探[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5):329-330.
被引量:2
4
和晓春,李国徽,张骞,柯生海.
张任成治疗失眠经验[J]
.中医临床研究,2015,7(7):42-43.
5
夏乐敏.
失眠令人恼,中医食疗帮你忙[J]
.开心(老年),2011(2):52-52.
6
邹昌杰.
调理脾胃法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民间疗法,2013,21(11):40-40.
7
黄建波.
金匮肾气丸治疗不寐[J]
.吉林中医药,2015,35(12):1212-1215.
被引量:1
8
张威.
中医疗法治疗失眠概况[J]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1):119-120.
被引量:5
9
高文燕.
一贯煎加味治失眠100例[J]
.中国民间疗法,2010,18(12):36-36.
被引量:3
10
何鸽.
归脾汤加味治疗顽固性不寐57例[J]
.河南中医,2013,33(11):2020-2021.
被引量:4
陕西中医
201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