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突”恐怖主义透视
被引量:32
Looking through "Eastern Turkstan" Terrorism
出处
《新疆社会科学》
2002年第1期59-63,共5页
Social Sciences in Xinjiang
参考文献18
-
1周玉琴,宋鑫华.论多民族国家政治秩序的运行与维持——从乌鲁木齐“7·5”事件谈起[J].求实,2010(2):60-66. 被引量:3
-
2殷炳华.我国面临的国际恐怖犯罪现状与应对策略[J].政法学刊,2009,26(4):86-90. 被引量:1
-
3徐海燕,张咏.学术界关于“东突”问题的研究述略[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11(4):74-77. 被引量:1
-
4殷炳华.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对我国的危害与公安机关的应对策略[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9(6):76-80. 被引量:2
-
5徐公社,翁里.恐怖主义的危害和防控策略[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4):12-20. 被引量:9
-
6袁明旭.转型期边疆多民族地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类型、特点及成因分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10(4):95-98. 被引量:18
-
7张慧玉.对当前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的思考[J].武警学院学报,2007,23(1):12-14. 被引量:2
-
8侯万锋.民族因素与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以西部地区为例[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8(6):97-100. 被引量:7
-
9侯万锋.对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的新思考[J].青海民族研究,2006,17(4):62-67. 被引量:13
-
10侯万锋.对西部民族地区政治发展特殊性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二级参考文献111
-
1丁佩华.论上海合作组织的区域安全作用[J].社会科学,2006(10):76-82. 被引量:5
-
2张 春.“东突”的历史与现状[J].文史精华,2002(7):12-16. 被引量:1
-
3张兆端.国外境外关于集群行为和群体性事件之研究[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2,14(1):76-80. 被引量:28
-
4桑玉成.政府间交易对于政治整合的影响[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8(4):13-19. 被引量:16
-
5罗树杰,徐杰舜.世纪之交中国民族政策调整的思考[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2(2):7-17. 被引量:10
-
6王铁志.新中国民族政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时代特点[J].民族研究,1999(5):1-12. 被引量:15
-
7周平.少数民族政治关系分析[J].云南社会科学,1998(2):28-37. 被引量:13
-
8王治来.论说所谓“土耳其斯坦”[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7,7(1):87-91. 被引量:3
-
9续西发.关于新疆民族分裂主义问题的社会学思考[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4(2):13-19. 被引量:1
-
10沈翼鹏.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在中亚的抬头[J].世界宗教文化,1994(4):6-10. 被引量:1
共引文献87
-
1陈自强,杨雪峰.论新时代精准扶贫与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J].学理论,2020(2):8-10. 被引量:1
-
2杨晓春,郭晓英.新时代构建河西走廊地带和谐民族关系基本路径研究[J].丝路百科,2024(9):77-80.
-
3赵野春,马太江.论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实现条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3):19-24. 被引量:3
-
4周玉琴.公民政治:多民族国家政治和谐的基石——以少数民族地区为例[J].新疆社会科学,2009(5):49-54. 被引量:2
-
5张倩倩.“东突”恐怖势力的特点及对策浅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18(2):101-104. 被引量:2
-
6罗 捷.论泛伊斯兰主义在中亚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2,4(1):34-39. 被引量:5
-
7刘潇潇.“东突”恐怖主义与中国政府对策[J].学术探索,2004(10):84-89. 被引量:7
-
8高永久,胡尚哲.“东突”势力的渊源及其活动特点[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1):99-102. 被引量:11
-
9高永久,岳天明.中国新疆周边地区社会运行规范化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8(3):94-100. 被引量:4
-
10高永久,张小蕾.境内外“东突”恐怖势力对地缘政治格局平衡的破坏研究[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05-10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259
-
1丁佩华.论上海合作组织的区域安全作用[J].社会科学,2006(10):76-82. 被引量:5
-
2王肃元.“全球化”与“东突”、“藏独”之动向[J].社科纵横,2005,20(3):70-71. 被引量:3
-
3杜邈.我国刑法应增设“恐怖活动罪”——基于新疆“7·5”事件的思考[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9(4):4-7. 被引量:6
-
4"东突"--历史与现实[J].视野,2002(2). 被引量:1
-
5张 春.“东突”的历史与现状[J].文史精华,2002(7):12-16. 被引量:1
-
6张兆端.国外境外关于集群行为和群体性事件之研究[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2,14(1):76-80. 被引量:28
-
7胡联合.试论当代恐怖主义活动的基本特点[J].社会科学战线,1999(5):221-225. 被引量:12
-
8桑玉成.政府间交易对于政治整合的影响[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8(4):13-19. 被引量:16
-
9罗树杰,徐杰舜.世纪之交中国民族政策调整的思考[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2(2):7-17. 被引量:10
-
10王铁志.新中国民族政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时代特点[J].民族研究,1999(5):1-12.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32
-
1汤啸天.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犯罪类型及发案量变化[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2,14(6):22-25. 被引量:1
-
2刘潇潇.“东突”恐怖主义与中国政府对策[J].学术探索,2004(10):84-89. 被引量:7
-
3宋新伟."东突"问题不断升级的原因及对策[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1):80-83. 被引量:6
-
4高永久,胡尚哲.论“东突”恐怖势力对国家利益的威胁与破坏[J].新疆社会科学,2005(5):56-62. 被引量:16
-
5高永久,刘亚妮.“东突”恐怖分裂势力制造国际影响研究[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6,8(4):65-70. 被引量:7
-
6侯万锋.对西部地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政治学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06,26(5):15-20. 被引量:13
-
7侯万锋.民族因素与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以西部地区为例[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8(6):97-100. 被引量:7
-
8张璋.试析“东突”问题国际化趋向及在主权制度层面的对策思考[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26(6):34-37. 被引量:2
-
9张慧玉.对当前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的思考[J].武警学院学报,2007,23(1):12-14. 被引量:2
-
10袁明旭.转型期边疆多民族地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类型、特点及成因分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10(4):95-98. 被引量:18
二级引证文献173
-
1佘硕,陈鑫.2013年以来社会安全事件应急管理研究综述[J].中国应急管理科学,2023(8):23-37.
-
2刘纪达,张昕明,王健.反恐跨部门协同模式研究:基于“防范—情报—处置”框架的网络分析[J].中国应急管理科学,2021(7):19-33. 被引量:2
-
3陈自强,杨雪峰.论新时代精准扶贫与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J].学理论,2020(2):8-10. 被引量:1
-
4吴永辉.反极端主义立法的域外考察与本土展开[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20,0(1):21-30. 被引量:2
-
5杨晓春,郭晓英.新时代构建河西走廊地带和谐民族关系基本路径研究[J].丝路百科,2024(9):77-80.
-
6赵野春,马太江.论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实现条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3):19-24. 被引量:3
-
7张倩倩.“东突”恐怖势力的特点及对策浅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18(2):101-104. 被引量:2
-
8罗 捷.论泛伊斯兰主义在中亚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2,4(1):34-39. 被引量:5
-
9刘潇潇.“东突”恐怖主义与中国政府对策[J].学术探索,2004(10):84-89. 被引量:7
-
10高永久,胡尚哲.“东突”势力的渊源及其活动特点[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1):99-102. 被引量:11
-
1张运德.论“东突”恐怖主义本质特征[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4(3):21-26. 被引量:2
-
2周亮.论国际法框架下“东突”恐怖主义的治理[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5(1):23-28.
-
3于晓艳,盛作文.“东突”恐怖主义的治理困境及对策[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2(2):118-119.
-
4杨静.“东突”恐怖主义现状与中国反恐对策[J].学理论,2009(29):13-14. 被引量:2
-
5肖洪艳.关于反“东突”恐怖主义的法律思考[J].民族论坛,2010(2):26-28.
-
6董士昙.关于预防恐怖主义的基本策略[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5,27(3):24-31. 被引量:5
-
7李慎.当代“东突”恐怖主义在新疆地区的传播探析[J].犯罪研究,2010(4):64-68. 被引量:5
-
8杨陶.加大国际合作惩治与防范“东突”恐怖主义犯罪的对策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32(7):52-56. 被引量:1
-
9马江侠.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新疆民族问题的制度保证[J].法治人生,2014(4):17-18.
-
10张璇.用心用情帮扶群众——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机关第二批住村工作组工作纪实[J].新疆人大,2015,0(9):16-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