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1-84,共4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参考文献7
-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07页第493页.
-
2高清海 孙利天撰写.《论二十世纪西方哲学变革的主题与当代中国哲学的走向》[J].江海学刊,1994,(1).
-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页.
-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7页.
-
5E.弗洛姆,纪辉,高地.资本主义下的异化问题[J].世界哲学,1981(4):68-75. 被引量:40
-
6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M].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6页.
-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最后一章《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
共引文献3818
-
1朱松美.《庄子》对个体生命的张扬[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3):42-45. 被引量:4
-
2张立波.身体在实践话语中的位置[J].天津社会科学,2004(4):14-19. 被引量:5
-
3李文阁.活动、生命、意见和思维方式——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哲学[J].学术研究,2004(7):46-52. 被引量:12
-
4许斗斗.社会:人与自然相互生成意义上的统一体——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社会”理论的解读[J].学术研究,2004(7):58-63. 被引量:6
-
5张奎良.三维境界的合一:马克思言说的共产主义[J].社会科学战线,2004(4):33-39. 被引量:15
-
6于桂芝.劳动和休闲的哲学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再认识[J].社会科学战线,2004(4):235-237. 被引量:7
-
7顾智明.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眼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23-27.
-
8吴学琴.元批评解释学视域中的马克思——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理论评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88-94. 被引量:1
-
9张贺楠.由他那构造独特的双唇说出的——论于晓威中短篇小说的精神世界[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5(3):15-17.
-
10刘日明.马克思的法哲学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人文杂志,2004(4):38-44. 被引量:1
-
1王成胜.人的信仰和人的历史性存在[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60-63.
-
2吴辉.“此在”与人的历史性“存在”[J].理论界,2010(11):113-115.
-
3严光菊,周则旺.试论实践的二极性与人的历史性存在的关系[J].泰山学院学报,2005,27(2):7-9.
-
4吴友军.信仰与人的历史性存在[J].思想战线,2003,29(2):12-15. 被引量:2
-
5韩志伟,郝继松.人的历史性存在何以可能——基于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的思考[J].教学与研究,2012(7):42-47. 被引量:3
-
6关园.论“现实的人”的含义及其意义——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的解读[J].决策探索,2015(12):73-74. 被引量:2
-
7郗戈.历史性视域与现代主体性哲学的命运——以马克思与海德格尔的“人的本质”理论为中心[J].人文杂志,2011(5):8-14. 被引量:5
-
8柳士彬.道家德性的生存论意蕴[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6(8):69-71.
-
9范晓丽.历史纬度:马尔库塞对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解[J].齐鲁学刊,2005(5):119-122.
-
10韩志伟,秦荣.近代历史理论视野中的历史唯物主义[J].学术研究,2011(9):1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