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探人的终极关怀的真谛
被引量:
9
The True Essence of Man's Ultimate Aim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在现代西方社会危机背景之下 ,对终极关怀的内涵、意义等作了阐明。文章认为现代西方社会危机突出表现为人的终极关怀的泯灭 ,因此 ,要消除和缓解西方社会的重重危机 ,必须重新构建人的终极关怀 ,重新寻回人的精神家园。这对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来说 ,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两方面的意义。
作者
郑朝阳
机构地区
公安边防部队广州指挥学校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80-83,共4页
Academic Research
关键词
人
有限性
超越性
终极关怀
文化
现代化
分类号
B038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C912.1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43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18
参考文献
5
1
詹姆斯·利文斯顿.《现代基督教思想》.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704-705.697—698、700页.
2
雅斯贝尔斯.1994年.《生存哲学》,上海译文出版社.
3
保罗·蒂利希.《文化神学》[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年.第13,18,17,22-23页.
4
宾克莱.《理想的冲突》,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05-106页.
5
丹尼尔·贝尔.《资车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197页.
共引文献
21
1
宋惠芳.
论爱因斯坦对宗教与科学关系的辩证诠释及其引发的思考[J]
.哲学研究,2001(11):24-31.
被引量:9
2
翟志宏.
走进神学中的理性——论阿奎那哲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历史价值[J]
.人文杂志,2004(6):24-28.
被引量:1
3
翟志宏.
人如何认知上帝——阿奎那与克尔凯郭尔认知方式的一个比较研究[J]
.宗教学研究,2005(2):171-174.
4
吴晓明.
马克思发展理论的本质特征与当代意义[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58(2):4-12.
被引量:5
5
赵建军.
超越“技术理性批判”[J]
.哲学研究,2006(5):107-113.
被引量:89
6
易小明.
人的工具价值及其目的化处理[J]
.天津社会科学,2006(4):32-36.
被引量:7
7
张应杭.
论作为人类类本质的理想——对马克思文本中一个命题的新解读[J]
.哲学研究,2006(8):20-24.
被引量:3
8
翟志宏.
论阿奎那自然神学的理性诉求及其近代反动[J]
.世界宗教研究,2006(4):102-107.
被引量:1
9
梁工.
莎士比亚戏剧的终极关注[J]
.外国文学研究,2007,29(1):96-103.
被引量:9
10
王东莉.
德育人文关怀与青少年德性养成[J]
.当代青年研究,2007(10):43-48.
被引量:6
<
1
2
3
>
同被引文献
43
1
蔡乾.
野性的回归和张扬——杰克·伦敦及其《野性的呼唤》在中国的研究综述(1997—2007)[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25(1):46-48.
被引量:10
2
荆学民,李旭炎.
信仰·宗教·哲学·终极关怀[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65-69.
被引量:30
3
卞敏.
哲学与终极关怀[J]
.江海学刊,1997(3):78-84.
被引量:5
4
王晓毅.
儒家终极关怀及其意义[J]
.孔子研究,1996(4):82-87.
被引量:2
5
丰子义.
终极关怀与现实关切[J]
.天津社会科学,1997(1):21-24.
被引量:9
6
德万.
白色与涡漩——读刘恒的小说《白涡》[J]
.当代文坛,1989(4):32-34.
被引量:2
7
李以建.
死亡的宿命——刘恒小说创作的策略[J]
.当代作家评论,1990(4):10-18.
被引量:1
8
牛玉秋.
刘恒:对人的存在与发展的思索[J]
.当代作家评论,1988(5):11-18.
被引量:3
9
於可训.
小说界的新旗号与“人文现实主义”[J]
.文学评论,1996(2):76-83.
被引量:7
10
刘朝莹.
心理咨询中的终极关怀[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7(7):62-64.
被引量:1
<
1
2
3
4
5
>
引证文献
9
1
刘朝莹.
心理咨询中的终极关怀[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7(7):62-64.
被引量:1
2
刘文良.
生态影视的终极关怀[J]
.电视研究,2008(2):67-69.
3
张华.
教育终极关怀的现实检视与诗意栖居[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3):56-61.
被引量:6
4
温赤新.
悲慨人生无常 寄寓终极关怀——《野性的呼唤》中人与自然的生态主题的一种解读[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32(11):80-82.
被引量:9
5
吴庆云.
终极关怀对个体心理健康的意义[J]
.学习月刊,2015(6):26-27.
被引量:1
6
王庆.
雪漠的文学超越[J]
.小说评论,2016(6):141-145.
7
贾英健.
发展的生态愿景——超越发展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矛盾求解[J]
.伦理与文明,2014(1):122-136.
8
郎春艳.
乡村荒野:不能承受的生存之重——论刘恒小说的荒野景观[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6(12):43-44.
被引量:1
9
郎春艳.
精神荒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论刘恒小说的荒野景观[J]
.经贸实践,2016(20).
二级引证文献
18
1
徐世春.
心理咨询中的终极关怀[J]
.心理月刊,2018(2):25-25.
2
张华.
生态化综合:道德教育的视域转向与话语转型[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4(3):222-226.
3
张华,王亚军,洪弋力.
“国培计划”的理念诉求与培训追求[J]
.教师教育研究,2013,25(4):26-31.
被引量:19
4
李坤凤,袁文萍.
就业视域下高职高专毕业生心理适应问题调查研究——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高州师范学院为例[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9(3):197-203.
被引量:1
5
吴颖.
生态视角下的荒野景观[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8(24):124-125.
被引量:3
6
付林艳.
薇拉·凯瑟小说《啊,拓荒者!》的生态解读[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0(11):103-104.
7
王玉哲.
薇拉·凯瑟小说创作中的生态意识[J]
.芒种(下半月),2014,0(12):77-78.
8
吴庆云.
终极关怀对个体心理健康的意义[J]
.学习月刊,2015(6):26-27.
被引量:1
9
李钦曾,陈建华.
新疆农村美术教师“国培计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教育与职业,2016(11):61-63.
被引量:1
10
张华.
语文教育:引领言语生命的诗意人生——由《语文:表现与存在》引发的思考[J]
.教育研究与评论,2016(2):103-108.
<
1
2
>
1
巩固.
可持续发展的道德性解析[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37-40.
被引量:2
2
赵凤远.
论庄子的天人观及其当代意义[J]
.兰州学刊,2009(8):36-38.
被引量:1
3
曹亚飞.
试论经济危机背景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1):57-58.
被引量:2
4
陈芳芳.
理解“奥斯维辛”:论沃格林与阿伦特之争[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5-9.
5
王继红.
共生哲学视角下对自然观的历史嬗变的再探讨[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5):8-10.
被引量:2
6
范明珠.
宗教与现代社会的第二伦理语系[J]
.社会学家茶座,2005(1):33-37.
7
天一.
巧妙放纵:榜上无名的女孩儿成了动漫天才[J]
.家庭生活指南,2009(5):48-50.
8
赵立功.
实践科学发展观是走出“人的危机”的必由之路[J]
.济宁学院学报,2009,30(2):108-112.
9
邓毅.
危机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的选择及效应分析[J]
.特区经济,2009(10):95-97.
被引量:1
10
李炳训.
凭道润物——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创意人才培养之思考[J]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09(4):62-63.
<
1
2
>
学术研究
2001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王志坚
顾国贤
李崎
韩龙
陆健
徐国权
李红
张五九
王树庆
相关机构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江南大学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河北钟楼集团
相关主题
啤酒质量
生物胺
酿造工艺
啤酒
氨基酸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