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工及其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versus the methodolog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study of society and history
出处
《岭南学刊》
2002年第2期89-91,共3页
Lingnan Journal
-
1王晓升.物化批判:马克思历史观中一个不应被忽视的方法论原则[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1):18-25. 被引量:3
-
2侯绍庄,吴斯清.对我省民族社会历史研究中两个问题的看法[J].贵州民族研究,1984,4(2):71-77.
-
3王晓升.实证主义社会历史观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兼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的实证主义趋向[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1(3):88-95. 被引量:2
-
4王正全.唯物史观是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基础[J].青海师专学报,2005,25(2):17-19.
-
5程党根.维科历史哲学评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1(3):21-24. 被引量:2
-
6李晓亮.试述社会分工及其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2(2):1-5.
-
7宋友文.重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观理论及其方法论意义[J].南京社会科学,2017(4):59-63. 被引量:3
-
8王晓升.生活世界——社会历史研究中的价值维度——对哈贝马斯社会历史研究方法论的一种考察[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5):37-43.
-
9陆贵山.新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趋势[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24(1):124-130.
-
10苑成存.皮尔士的逻辑哲学思想述评[J].洛阳大学学报,2003,18(3):57-61. 被引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