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效应、社会资本与跨国网络--“欧华联会”的运作与功能
被引量:53
出处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0-39,共10页
Sociological Studies
参考文献17
-
1台湾“侨务委员会”编印.《华侨华人经济年鉴》1998年版,第30—32页.
-
2肯尼思·纽顿,2000.《社会资本与现代欧洲民主》,冯仕政编译,李惠斌,杨雪冬主编.《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3李明欢.“相对失落”与“连锁效应”:关于当代温州地区出国移民潮的分析与思考[J].社会学研究,1999(5):85-95. 被引量:62
-
4廖遇常.《法国》.潘翎主编、崔贵强编译.《海外华人百科全书》.三联书店,1998..
-
5《旅欧华侨福音布道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专刊(1974-1994)》.
-
6马良.《维也纳往事回忆》[J].[奥地利]奥华,1992,(7).
-
7麻卓民.《一次历史性的会议》[J].香港:地平线,2000,(10).
-
8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章程及历届章程修正案.
-
9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正式公布的与欧盟及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来往的主要信件.
-
10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历届会议记录.
共引文献61
-
1耿羽.侨乡仪式性人情异化的移风易俗治理研究——基于福建长乐的实地调查[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1):191-200. 被引量:5
-
2卢帆.炫耀性消费:基于侨乡文化的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6(2):117-119. 被引量:5
-
3程鹰.福建省建阳市新移民社会调查[J].八桂侨刊,2005(5):68-71. 被引量:4
-
4张秀明.国际移民体系中的中国大陆移民——也谈新移民问题[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1(1):22-27. 被引量:30
-
5王春光.移民的行动抉择与网络依赖——对温州侨乡现象的社会学透视[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2(3):43-52. 被引量:25
-
6张洁慧.信任,“温州人在巴黎”的社会网络机制[J].社会,2001,21(5):22-24. 被引量:2
-
7李明欢.“侨乡社会资本”解读:以当代福建跨境移民潮为例[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5(2):38-49. 被引量:42
-
8黎翔.非法跨国移民集群化现象成因探析[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7,21(5):78-81. 被引量:1
-
9孟庆梓.海外新移民与当代乡村经济变迁——以福建省福清市J村为个案的实证研究[J].南方人口,2007,22(4):39-44. 被引量:6
-
10孟庆梓.海外新移民与当代农村文化变迁——基于福建沿海J村的调查分析[J].南方人口,2008,23(1):18-24.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778
-
1邢菁华,龙登高,张洵君.抗击新冠疫情中的海外华侨华人——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分析[J].民族研究,2021(1):66-76. 被引量:7
-
2王望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东南亚华商[J].南洋问题研究,2007(3):59-67. 被引量:5
-
3吴前进.1990年以来中国-新加坡民间关系的发展——以中国新移民与当地华人社会的互动为例[J].社会科学,2006(10):83-91. 被引量:13
-
4杨文兵,王晓双.全球治理语境下非政府组织角色定位新探[J].学术论坛,2008,31(4):120-122. 被引量:7
-
5罗珉,徐宏玲.组织间关系:价值界面与关系租金的获取[J].中国工业经济,2007(1):68-77. 被引量:45
-
6段海艳,仲伟周.企业连锁董事的形成机理及其实证分析——基于我国160家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24):68-70. 被引量:6
-
7赫南,淦文燕,李德毅,康建初.一个小型演员合作网的拓扑性质分析[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6,3(4):1-10. 被引量:16
-
8郭斌,刘曼路.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发展:对温州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2,37(10):40-46. 被引量:465
-
9刘云娥.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发挥华商的作用[J].八桂侨刊,2005(5):30-33. 被引量:3
-
10宗世海,李静.印尼华文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3):1-13. 被引量:31
引证文献53
-
1王晓光.论文化与传播之间的互动关系[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9,0(33):187-188.
-
2周志家.网络化:孵化器发展的必然趋势[J].未来与发展,2004,25(3):12-14. 被引量:2
-
3朱彬,赵林度.企业网络化与关系治理机制探讨[J].现代管理科学,2005(10):25-27. 被引量:2
-
4王夏阳,田传浩.基于组织间供应链网络的民营企业境外拓展能力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国际贸易问题,2005(10):66-72. 被引量:2
-
5刘霞,向良云.我国公共危机网络治理结构——双重整合机制的构建[J].东南学术,2006(3):23-29. 被引量:41
-
6熊易寒.人民调解的社会化与再组织对上海市杨伯寿工作室的个案分析[J].社会,2006,26(6):95-116. 被引量:41
-
7刘佳勇.企业网络的效率边界研究述评[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6,19(6):84-87. 被引量:1
-
8刘洋.基于经济绩效的企业网络与市场选择——一个关系网络分析观点[J].江淮论坛,2007(2):36-41. 被引量:1
-
9叶战备,向良云.电子治理:电子政府发展的必然选择[J].探索,2007(3):52-56. 被引量:6
-
10肖冬平.组织间网络运作模式研究综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4(1):92-98.
二级引证文献499
-
1王靖宇,刘长翠,张宏亮.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创新质量——内部吸收能力与外部行业特征的调节作用[J].管理评论,2023,35(2):147-155. 被引量:18
-
2林颖,李文献.新冠疫情对台湾青年在大陆创业的影响及思考——以武汉地区为例[J].台湾研究,2021(1):85-93. 被引量:3
-
3钱大军.组织与权威:人民调解的兴衰、重振和未来发展逻辑[J].法制与社会发展,2022,28(2):28-42. 被引量:25
-
4张子昂,保继刚.旅游开发背景下侨乡社会尺度政治研究——以开平关族图书馆旅游征收为例[J].华南地理学报,2023(1):61-77.
-
5刘娜.差序格局概念的内涵演变与发展[J].文化学刊,2021(3):93-97. 被引量:2
-
6彭昕.民族地区刑事和解的实践困境与调适方向[J].民间法,2021(1):76-92.
-
7潘越.推动两岸青年融合发展研究[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3):37-43. 被引量:1
-
8张永华.“诉源治理”视角下律师权威的塑造[J].河北法学,2023,41(5):135-153. 被引量:4
-
9张淑雯.东南亚华人身份认同的路径依赖与路径突破——基于制度主义视角的考察[J].东南亚研究,2022(6):134-152. 被引量:4
-
10陈佩儿,黄晓星.留港工作内地人士流动中的社会网络建构[J].当代港澳研究,2019(1):81-103.
-
1冯德福.如何调动政协委员的积极性[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1999(6):39-39.
-
2刘必钧.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注意“群体效应”[J].镇江学刊,2001(12):53-53.
-
3管金华.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关于选树先进典型的几点思考[J].理论学习与探索,1998(3):44-45.
-
4卢鑫城.党员可以这样作为[J].就业与保障,2008(11):17-18.
-
5何亚.浅析公安机关群体效应[J].道路交通管理,1999(6):16-17.
-
6李树华.把握深入开展劳动竞赛的几个重点[J].石油政工研究,2010(4):53-53.
-
7黄玉东.团伙犯罪的群体效应[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1995,15(1):40-44.
-
8邹树彬,唐娟,黄卫平.2003年人大代表竞选的群体效应:北京与深圳比较[J].人大研究,2004(4):18-23. 被引量:20
-
9俞小莉.新形势下企业工会开展劳动竞赛的思考[J].工运研究,2009(17):30-31.
-
10刘奎林,张德泉,李侃敏.现代领导者要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J].理论探讨,1995(6):36-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