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弥漫的力量——微博之于个人社会化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居伊·恩斯特·德波在自己的著作《景观社会》中,提出随着消费社会的兴起,电子影像技术的发展,现在社会逐渐成为一个影像集聚的社会。景观的无所不在与商品的丰裕联系在一起,构筑了一个"意象统治一切"的景观社会。作为网友使用率最高的社交应用之一,微博中浩瀚星河般的图文、视频汇聚成一片独特的媒介奇观,进而以一种背景板的样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对个人的社会化进程产生持续性作用。从文化转移、社会实践、社会关系和人格形成四个方面分别论述微博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化中扮演的角色,并进行辩证性的批判思考,探讨社会的合意与个人个性之间的博弈关系。
作者 于斯梦
机构地区 湘潭大学
出处 《新媒体研究》 2018年第5期141-143,共3页 New Media Research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19

  •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
  • 2[美]道格拉斯·凯尔纳.《波德里亚:一个批判性读本》,陈维振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94页.
  • 3[美]贝斯特.《情境主义国际》,载《新马克思主义传记辞典》,赵培杰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年,第767页.
  • 4[美]贝斯特.《现实的商品化和商品化的现实:波德里亚、德波和后现代理论》,载[美]道格拉斯·凯尔纳.《波德里亚:一个批判性读本》,陈维振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76页.
  • 5Steven Best,The Commodification of Reality and the Reality of Commodification:Baudrillard,Debord,and postmodern Theory,In Baudrillard:A Critical Reader,ed.Douglas Kellner,Cambridge,1944,p.47.
  • 6Karel Dosik,Dialectics of the Concrete,a Study on Problems of Man and World,Dordrecht,Holland;Boston:D.Reidel Pub.Co.,1976.
  • 7[美]凯尔纳.《媒体奇观》,史安斌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页.
  • 8[斯洛文尼亚]艾尔雅维茨.《图像时代》,胡菊兰、张云鹏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5-6页.
  • 9[法]波德里亚.《生产之镜》,仰海峰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第116页.
  • 10[南]马尔科维,彼德洛维编.《南斯闰夫"实践派"的历史和理》(郑一明、曲跃厚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年).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