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数论”用法再考

Reexamin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Samkhya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除了指称印度二十种外道之一的僧佉派之外,"数论"在中国佛教中的含义多富变化。其中,以"数"称谓毗昙的用法比较固定,可源自道安。道安很早就注意到毗昙以"数"释义的特点,其在《安般注序》《阴持入经序》《十法句义经序》中都提到毗昙富于事数,晚年还主持多部毗昙的翻译,将"数"与毗昙紧密关联在了一起。道安此举影响甚大,在之后的中国佛教中,毗昙成为了"数"的代言。然而,"数论"之"论"的含义,却不甚明晰。据笔者之前对隋唐撰述的考察,智顗以"数论"称谓毗昙。
作者 向慧 Xiang Hui
出处 《法音》 2020年第9期21-24,共4页 The Voice of Dharma
基金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道安思想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B17ZX003。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50

  • 1慧远、鸠摩罗什.《次问念佛三昧并答》,载《鸠摩罗什法师大义》卷中,《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5册.
  • 2慧远、鸠摩罗什.《次问修三十二相并答》,载《鸠摩罗什法师大义》卷上,《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5册.
  • 3慧远、鸠摩罗什.《问实法有并答》,载《鸠摩罗什法师大义》卷下,《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5册.
  • 4赖鹏举.《中国佛教义学的形成--东晋外国罗什“般若”与本土慧远“涅柴”之争》[J].中华佛学学报,2000,(13).
  • 5赖鹏举.《中国佛教义学的形成--东晋外国罗什“般若”与本土慧远“涅槊”之争》[J].中华佛学学报,2000,(13).
  • 6涂艳秋.《鸠摩罗什门下由“空”到“有”的转变--以僧龊为代表》[J].汉学研究,2000,(2).
  • 7立人.《般若与实在 “法性”在早期佛教义理学的疑惑》[J].觉群,2007,(3).
  • 8立人.《法性与涅榘;早期中国佛教学的大小乘对接(上)》[J].觉群,2007,(4).
  • 9立人.《法性与涅榘;早期中国佛教学的大小乘对接(下)》[J].觉群,2007,(5).
  • 10智顗.摩诃止观[M] //大正新修大藏经:卷46.影印本.台北:财团法人佛陀教育基金会,1990.

共引文献1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