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至法无法”论的当代意义

On the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of “The Highest Method is No Method”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至法无法"或曰"无法之法"是中国文论和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其理解关涉到对中国文艺创作论的理解以及在审美品味上的定位。法度与自然所构成的理论辩证只有放在道与艺张力的背景中才能得到恰切的理解。"法"的获得来自技艺训练、技艺习惯养成的本能。但一味地在技巧上求工,只能在技巧上有突破,并不能达到"无法"之"法"的境界。技巧的超越来自主体精神修养境界的提升,修养是最终突破技巧的关键。对"至法无法"的理论建构不能局限于文献的梳理,而应该从中国哲学美学的层面展开,并将其置于当代的文论语境中,凸显其对解决当代文论和美学问题所具有的理论价值。
作者 刘毅青 Liu Yiqing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7-166,共10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BZW024)。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二级参考文献66

  • 1[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65-74页.
  • 2[英]R.D.莱恩.《分裂的自我》.贵州出版社,1994年版,第28页.
  • 3莱恩.《分裂的自我》.“中译序”第3-4,57,73页.
  • 4[英]莱恩.《分裂的自我》.第57页.
  • 5[法]帕斯卡尔.《思想录》.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157-158页.
  • 6.《二程遗书》卷二上[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71页.
  • 7孙周兴.海德格尔选集[M].生活·读书·新知上海三联书店出版,1996.1190-1191.
  • 8巴尔 刘小枫编译.现代性中的审美精神[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
  • 9邓晓芒.论先验现象学与黑格尔的辩证法[A].邓晓芒文集[G].中国现象学网,www.XiAnXiAnjxue.com,2002.
  • 10鲁道夫·阿恩海姆 滕守尧译.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共引文献4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