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不同物理预防方法对颅脑损伤病人术后凝血功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hysical prevention methods on postoperative coagulation function,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物理预防方法,包括间歇充气加压(IPC)、逐级加压弹力袜(GCS)和IPC+GCS,对颅脑损伤病人术后凝血功能、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IPC组、GCS组和IPC+GCS组,各30例。于术前24 h和术后24 h、7 d时,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于术前24 h和术后12 h、24 h时,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下肢股静脉管径和血液流速。于术前24 h和术后24 h时,采用全自动血液黏度分析仪,检测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EAI)。于术后3、7 d时,统计下肢DVT发生率。结果:术后24 h、7 d时,IPC+GCS组PT、APTT水平高于IPC组和GCS组(P<0.05),FIB、D-D水平低于IPC组和GCS组(P<0.05),IPC组和GC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 h时,IPC+GCS组下肢股静脉管径和血液流速大于IPC组和GCS组(P<0.05),IPC组下肢股静脉管径和血液流速大于GCS组(P<0.05)。术后24 h时,IPC+GCS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EAI均低于IPC组和GCS组(P<0.05),IPC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EAI低于GCS组(P<0.05)。术后3 d,3组下肢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IPC+GCS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IPC组和GCS组(P<0.05),IPC组和GCS组的下肢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C与GCS联合应用较单独应用IPC或GCS更能有效改善颅脑损伤病人术后凝血功能,提高下肢静脉血液流动性,降低下肢血液黏稠度,减少下肢DVT的发生,有利于病人预后。
作者 朱贇 朱柳花 蔡凤婷 陈黎芸 ZHU Yun;ZHU Liuhua;CAI Fengting;CHEN Liyun(Renji Hospital,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Shanghai 200127 China)
出处 《循证护理》 2024年第11期2025-2029,共5页 Chinese Evidence-Based Nursing
关键词 物理预防 颅脑损伤 凝血功能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后 physical prevention craniocerebral injury coagulation function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prognosi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7

二级参考文献93

共引文献225

同被引文献4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