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在虚构与非虚构之间——李辉英《北运河上》文体辨正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李辉英《北运河上》作为最早反映山东聊城抗战的文学作品,学界对其文体形式的界定莫衷一是。蓝海在《中国抗战文艺史》中将其界定为“中篇小说”,而马蹄疾《李辉英研究资料》则将其界定为“报告文学”。从文体的角度切入,通过论述小说与报告文学的文体差异,结合文本进行阐释分析,由此界说《北运河上》的文体形式,探究其文体本源。通过对《北运河上》文体形式的辨正,继而回溯钩沉李辉英文学生涯中对于“非虚构艺术”的偏爱,以及对中国现代文学尤其是小说创作的重要贡献。
作者 董卉川 刘泉
出处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68-73,共6页 Journal of Bohai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百年长篇小说的现实关怀与文体变迁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2JJD750027)。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18

  • 1[法]让·博德里亚尔 王为民译.《完美的罪行》[M].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49、7页.
  • 2[捷克]米兰·昆德拉 孟湄译.《小说的艺术》[M].北京三联书店,1992年.42页.
  • 3洪治纲.底层写作与苦难焦虑症[J].文艺争鸣,2007(10):39-45. 被引量:109
  • 4[美]厄尔·迈纳.《比较诗学》,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第129页.
  • 5连珩,李曦珍.后现代大祭师的仿象、超真实、内爆——博德里亚电子媒介文化批评的三个关键词探要[J].科学.经济.社会,2007,25(3):82-85. 被引量:7
  • 6王安忆.《虚构与非虚构》,《人民政协报》,2010年3月6日.
  • 7董鼎山.《所谓“非虚构小说”》,《读书》1980年第4期.
  • 8蒋楚婷:《把握复杂、丰厚的抗战历史——王树增谈(抗日战争)》,《文汇读书周报》2015年7月15日.
  • 9梁鸿:《我的梁庄,我的忧伤》,《光明日报》2013年8月6日.
  • 10许吻:《军旅作家王树增:写完(抗日战争)心里终于能踏实了》,《文汇报》2015年4月14日.

共引文献9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