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37-39,共3页
Jiangxi Social Sciences
参考文献3
-
1帕诺斯·扎沃斯.我为什么要克隆人[N].南方周末,2002.06.06.
-
2胡塞尔.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
3田松.科学话语权的争夺及策略[J].读书,2001(9):31-39. 被引量:22
共引文献84
-
1王萃,张帆.论20世纪西方的文化批判理论[J].长治学院学报,2007,24(6):7-9.
-
2林存华.教育世界与生活世界:从“隔离”到“融通”[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10):1-5. 被引量:27
-
3张佩瑶.对中国译学理论建设的几点建议[J].中国翻译,2004,25(5):3-9. 被引量:73
-
4陈瑞宝.论生活世界与教育本体回归[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22(5):63-67. 被引量:1
-
5刘传广.“认真”与“务实”[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130-132.
-
6胡存之,郑广永.人学研究的反思[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5):54-57.
-
7王攀峰.试论走向生活世界的教学[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77-81. 被引量:20
-
8张学广.可持续发展与法理性化的新境界[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3):63-66.
-
9徐积平.唯科学与唯行动——从一个角度看实用主义对科学主义的入侵[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1):18-21.
-
10袁宗金.是谁蒙住了儿童的眼睛——儿童生活世界的“蒙蔽”与“敞亮”[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4(2):21-24.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8
-
1胡塞尔.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
2胡华南.现代西方反科学主义思潮产生的原因及思考[J].理论月刊,2007(10):50-52. 被引量:2
-
3周艺.自然和人性的较量——从文学伦理学视角解读《日光》[J].当代外国文学,2011,32(1):100-107. 被引量:9
-
4罗映琪.从人类学到人文科学——论福柯对人文科学的定位[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9,30(5):103-109. 被引量:1
-
5王晓升.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根基看社会性的终结——阿多诺的观念及其启示[J].学术研究,2020(7):15-22. 被引量:5
-
6刘永强,吴宏宇.文化技术理论:后人文主义视角下的身体、物质与符号[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21,32(4):76-90. 被引量:11
-
7邱小轻.倾听荒野:《天空,群星,荒野》中人与自然万物的内在互动[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22,33(3):45-53. 被引量:1
-
8刘英,朱新竹.关系空间与气候小说[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22,33(4):34-42.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6
-
1杨怀中.中国科学文化的缺陷及当代建构[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2):92-96. 被引量:18
-
2潘建红.多维视野:我国科技文化发展的当代走向[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5):581-585. 被引量:2
-
3丁琪.蒙古族生态小说中的科技想象[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4):130-135.
-
4杨慧民.科技文化软实力及其提升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19):1-4. 被引量:5
-
5孙希佳.气候变化与伦理书写:《追日》中的个体伦理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8(1):42-48.
-
6胡江波,贾京京.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构建:《——而月色依然明亮》的后人文主义愿景[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24,35(5):111-120. 被引量:1
-
1李瑞英.马克思主义与科学主义[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5,16(3):20-22. 被引量:1
-
2李醒民.就科学主义及反科学主义答客问[J].科学文化评论,2004,1(4):94-106. 被引量:11
-
3张路.科学的两种色彩[J].百科知识,2004(8):31-32.
-
4韩丽晴.1905年的爱因斯坦[J].雨花(青少刊)(逗号),2014(9):43-45.
-
52006年编者的话[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6(2):1-1.
-
6李艳鸽.反科学的语境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10):162-164.
-
7张田勘.“反科学”的帽子太大了[J].世界科学,2004(5):45-46.
-
8肖显静.在中国究竟要不要反科学主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18(9):34-37. 被引量:12
-
9江晓原.从引力波看媒体如何对待科学新闻[J].大学科普,2016,10(4):63-63.
-
10杨玉翠.中国反科学主义如何可能——以“科玄论战”为例[J].黄山学院学报,2005,7(2):73-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