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四川农业科技》
2002年第12期24-24,共1页
Sichu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同被引文献22
-
1李昊民,李勇,赵荣钦.河南省芳香植物资源与开发[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20(5):130-134. 被引量:18
-
2姚雪.观赏芳香植物待开发[J].中国花卉园艺,2004(10):6-7. 被引量:17
-
3陈庆红.什么是芳香植物[J].长白山自然保护,2004(1):37-37. 被引量:3
-
4李庆典,张颜海,李颖.探讨野蔷薇的开发利用[J].生物学杂志,1989,2(4):19-21. 被引量:5
-
5郭爱民.香椿的栽培及开发利用[J].四川果树,1996,24(3):19-20. 被引量:1
-
6李飞,刘桂珍.我国芳香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前景分析[J].科技导报,1997,15(3):58-60. 被引量:23
-
7刘鹏,陈立人,李顺大.浙江省芳香植物资源的分布和开发[J].山地学报,2000,18(2):177-179. 被引量:1
-
8苏文锷,丛者福.一种珍贵的野果资源——野蔷薇[J].八一农学院学报,1991,14(2):41-45. 被引量:2
-
9李世华.综合开发利用山鸡椒[J].云南农业科技,2000(6):41-41. 被引量:9
-
10周世良,叶文国.夏腊梅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保护[J].生物多样性,2002,10(1):1-6. 被引量:49
二级引证文献65
-
1叶美金.浅析观赏性芳香植物在成都园林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2009,39(6):12-14. 被引量:4
-
2偶春,张建林.观赏性芳香植物在重庆地区植物造景中的应用探析[J].西南园艺,2006,34(5):23-25. 被引量:15
-
3翁忙玲,姜卫兵,谷晓明.芳香蔬菜的应用与开发前景[J].上海农业学报,2007,23(2):133-135. 被引量:2
-
4李宗艳,林萍,王锦.我国工业用香料花卉开发利用现状[J].北方园艺,2008(6):56-58.
-
5李伊莎,王羽梅.采收时期、时间对芳香植物精油的影响[J].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2):93-95. 被引量:3
-
6张晓玮.观赏芳香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与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632-16635. 被引量:32
-
7赵大勇,梁鸣.黑龙江省主要野生芳香植物资源应用价值研究[J].林业科技,2009,34(6):61-63. 被引量:2
-
8建德锋,陈凯峰.吉林地区香椿水培生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168-17169. 被引量:4
-
9吴红英,孔云,姚允聪,毕宁宁,亓丽萍,付占国.间作芳香植物对沙地梨园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养分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140-150. 被引量:47
-
10樊翠霞,孙宪芝,于肇端.泰安市园林绿地中芳香植物的应用现状及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0,42(5):83-85. 被引量:5
-
1钟敬凤.留兰香的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2003(2):24-24. 被引量:2
-
2袁军.薄荷的栽培及薄荷油的提取[J].农家科技,2000(10):30-31.
-
3唐承吉,李岩.薰衣草正在做大产业[J].新疆林业,2007(1):8-8. 被引量:1
-
4入侵生物紫茎泽兰提出香精变害为宝[J].园林科技,2006(1):45-45.
-
5王自健.新疆精油薰衣草的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北方园艺,2011(13):186-187. 被引量:15
-
6汪铁锁.薰衣草栽培技术[J].专业户,2004(2):13-13. 被引量:2
-
7罗彩霞,田永强,潘彦彪.百里香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3):11669-11672. 被引量:13
-
8吴万波,朱益川.我省安宁河河谷地区发展油橄榄的适宜性[J].四川农业科技,2005(1):24-24. 被引量:1
-
9阿尔达克.毛吾力提汗.薰衣草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7(7):1-1. 被引量:1
-
10植物油脚制备脂肪酸新技术[J].中国乡镇企业信息,1996(4):14-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