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人民司法》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4-66,共3页
People's Judicature
参考文献5
-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人民日报》,2000年10月19日.
-
2《人民法院报》2002年7月2日,第5版,《现在开庭》栏目.
-
3[英]丁·C·史密斯B·霍根.《英国刑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5,10页.
-
4王汉斌1997年3月6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草案)》的说明”.
-
5顾永忠.“司法公正与效率若干问题辨析”,载陈光中主编.《诉讼法理论与实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85页.
共引文献160
-
1苏峰.未成年学生校内人身伤害案件中学校责任的法律思考[J].法律适用,2004(8):70-73. 被引量:7
-
2张飞燕.邓小平、江泽民论理想信念教育[J].求实,2002(9):16-19. 被引量:1
-
3苏 伟,王 骏.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经济发展战略与新重庆的成功实践[J].探索,2002(3):81-85.
-
4张北平,覃敏笑.西部开发与贵州民族地区生态问题[J].民族研究,2000(6):23-32. 被引量:4
-
5郑志发,曹云生.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契机——刍议思想政治教育与法治、德治的契合及相互促进[J].求实,2001(10):61-63. 被引量:2
-
6陈正良.论德育环境的系统建构和优化[J].当代青年研究,2001(1):17-20. 被引量:10
-
7朱马杰.当代国际关系中的文化博奕[J].国际问题研究,2001(2):10-17. 被引量:12
-
8范愉.浅谈当代“非诉讼纠纷解决”的发展及其趋势[J].比较法研究,2003,17(4):29-43. 被引量:96
-
9赵阶琦.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剖析[J].和平与发展,2001(1):16-20. 被引量:3
-
10赵龙庚.世纪之交年的俄罗斯国内形势及走向[J].和平与发展,2001(1):26-30.
同被引文献25
-
1周光权.量刑基准研究[J].中国法学,1999(5):127-138. 被引量:103
-
2刘艳红,张文.新刑法的处罚范围评析[J].中外法学,1999,11(2):52-58. 被引量:10
-
3徐友军.论美国法官的判决[J].国外法学,1986(3):51-54. 被引量:6
-
4关仕平.两起杀人案:天壤之别的判决——由两起杀人案浅析影响我国刑法中的量刑因素[J].中国律师,2004(7):82-83. 被引量:6
-
5曲三强,苗生明.社会预防为主 刑罚预防为辅——探讨我国刑事政策的应循之路[J].中外法学,1991,3(3):22-27. 被引量:12
-
6史建三.从定罪量刑的差异看法律应用技术的开发[J].法学,1987(2):18-18. 被引量:6
-
7柯葛壮.强奸罪情节与量刑关系的调查分析[J].政治与法律,1989(6):16-19. 被引量:2
-
8胡学相.论量刑中减轻处罚和免除处罚的适用[J].人民司法,2004(8):38-41. 被引量:4
-
9刘东根.两极化——我国刑事政策的选择[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6):3-15. 被引量:37
-
10邓修明.论我国刑罚适用的价值取向[J].人民司法,2002(8):48-52. 被引量:3
引证文献6
-
1王恩海.论量刑基准的确定[J].法学,2006(11):62-69. 被引量:14
-
2王恩海.“减轻处罚”含义新探——对最高人民法院《答复》的质疑[J].政治与法律,2007(4):149-152. 被引量:4
-
3杜娟.量刑失衡问题研究[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1(2):27-29.
-
4赵波.论重刑主义的弊端及刑罚轻缓化的必要性[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28(5):45-49. 被引量:3
-
5王文广,陈运文,蔡华,曾彦能,杨慧宇.基于混合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司法文书智能化处理[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59(7):505-511. 被引量:20
-
6胡学相.论量刑的平衡[J].人民司法,2004(4):32-35.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46
-
1刘若男.司法人工智能的障碍分析与优化路径[J].网络信息法学研究,2021(2):27-48.
-
2龙世发.“同案同判”的法理分析[J].人民论坛(中旬刊),2011(4):76-77. 被引量:4
-
3刘军成,蒋治清.论量刑规范化之操作程序[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S2):47-49.
-
4胡学相,周婷婷.对我国重刑主义的反思[J].法律适用,2005(8):71-72. 被引量:11
-
5余丹.减轻处罚情节适用若干问题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8(13):53-54.
-
6杨志斌.英美量刑模式的借鉴与我国量刑制度的完善[J].法律适用,2006(11):34-39. 被引量:24
-
7白建军.量刑基准实证研究[J].法学研究,2008,30(1):97-105. 被引量:48
-
8周详,齐文远.刑事司法解释中的“累犯加重犯”之研究[J].法学家,2008(5):140-146. 被引量:4
-
9王利荣.对常见犯罪量刑基准的经验分析[J].法学研究,2009,31(2):98-106. 被引量:18
-
10刘远.量刑原理探究[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5):1-11. 被引量:11
-
1徐小平.关于完善数罪并罚的思考[J].青海检察,1999(4):47-48.
-
2雷凯.坚决贯彻新刑法三个基本原则[J].铁道警察学院学报,1997,22(2):23-24.
-
3缪世淮.简论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1998,14(2):75-77.
-
4余胜.罪刑相当原则探析[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1(3):71-73.
-
5孙琳.试论罪刑相当原则在腐败案件中的运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5):64-65.
-
6李克杰.反腐“零容忍”与提高起刑点[J].检察风云,2009(23):64-65. 被引量:5
-
7周少华,李霞.罪的转化与刑法规范的协调——刑法第333条立法缺陷的理论分析[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3(6):72-77. 被引量:2
-
8周少华,李霞.刑法第333条立法缺陷的理论分析[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3,18(5):69-74.
-
9赵惠.贯彻“严打”政策需注意的基本问题[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9(2):57-58.
-
10廖斌,何显兵.论罪刑相当原则的刑法解释机能[J].人民司法,2008(11):64-66.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