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43
-
1褚必海,孙学江.关于高校林科类专业招生就业问题的探讨[J].江苏社会科学,2012(S1):142-145. 被引量:3
-
2魏晓慧,范德林,曲洪亮.影响林业院校研究生就业因素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林业教育,2005,23(1):48-50. 被引量:12
-
3罗丹杰.林业院校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2):59-60. 被引量:8
-
4章升东,宋维明,李怒云.国际碳市场现状与趋势[J].世界林业研究,2005,18(5):9-13. 被引量:48
-
5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编制.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R].2007
-
6江泽慧.气候变化与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研讨会论文集[R].2003.
-
7方精云,刘国华,徐嵩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库[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
-
8国家林业局编.2007中国林业统计年鉴.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
9国家林业局发布.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试行.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
10国家统计局和就业统计司,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划财务司主编.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引证文献6
-
1柯水发,李周,郑艳,张莹.中国造林行动的就业效应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0,31(3):98-103. 被引量:12
-
2柯水发,潘晨光,温亚利,潘家华,郑艳.应对气候变化的林业行动及其对就业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6):6-12. 被引量:24
-
3耿国彪.幸福由春天起航——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采访纪实[J].绿色中国,2012(7):16-23.
-
4柯水发,李周,张莹.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造林行动及绿色就业潜力测算[J].林业经济,2012(7):34-40. 被引量:4
-
5张利军,支杰,王吉美,许立彬,王锦,李瑞荣.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林业行为及应对措施[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4,37(1):24-25.
-
6王博馨,侯华伟,杨士同.林学类研究生全过程就业工作探索[J].科技创业月刊,2018,31(10):22-24.
二级引证文献34
-
1黄颖利,于佩延,李爱琴,赵保滨.开发CDM造林和再造林项目的预期就业效应分析——基于黑龙江省的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2(2):6-8. 被引量:1
-
2王玥,齐麟,叶雨静,于大炮,周莉,代力民.吉林省森林资源碳汇效益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S2):148-152. 被引量:2
-
3孙晓东.大自然的信使——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J].绿色中国,2011(7):46-49.
-
4张莹,潘家华,潘丽娜,柯水发.我国林业部门中绿色就业潜力实证分析[J].林业经济,2011(7):41-46. 被引量:15
-
5简盖元,冯亮明,刘伟平.森林碳生产的属性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1,31(4):342-345. 被引量:5
-
6耿国彪.幸福由春天起航——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采访纪实[J].绿色中国,2012(7):16-23.
-
7柯水发,李周,张莹.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造林行动及绿色就业潜力测算[J].林业经济,2012(7):34-40. 被引量:4
-
8郎晓娟,沈若萌,刘珉.林业与绿色经济研究进展[J].林业经济,2013(1):36-41. 被引量:10
-
9丁玉梅,张俊飚,李鹏,王鹏程.中国林业发展的大气环境治理效应实证分析[J].林业经济,2013(1):107-111.
-
10黄蓉.崇明东滩 科技筑建生态之美[J].绿色中国,2013(1):48-50.
-
1卢红兵,孙洪生.深化林业院校招生制度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J].中国林业教育,1993(4):14-16.
-
2杨沛.市场经济与林业院校大学生素质培养[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4,11(3):303-309.
-
3赵雪.秋天[J].创新作文(小学5-6年级),2004,0(11):1-1.
-
4李洁.“问题式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林业,1998(10):3695-3695.
-
5铁铮.北林大:为西部大开发输送科技人才[J].中国林业,2000(11):7-8.
-
6赵乃岩.重视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就业问题[J].中国政协,2003(6):44-45.
-
7就业明星,你的成功秘决是什么——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纵横谈[J].中国民办教育,2004(3):7-7.
-
8朱永杰.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几点体会[J].中国林业教育,1994,12(1):35-35.
-
9王心.生命像火一样燃烧——记吉林省汪清县天桥岭林业中学教师朴航瑛[J].中国教工,2012(10):29-30.
-
10李红军.关于林业院校数学实验教学的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07,25(1):64-66.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