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伦理道德与智慧
被引量:7
About Ethics, Morality and Wisdom
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21,共5页
Philosophical Trends
同被引文献79
-
1唐凯麟,曹刚.论道德的法律支持及其限度[J].哲学研究,2000(4):61-67. 被引量:56
-
2赛子豪.“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对人类增强技术的辩护、引导与约束[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1,37(8):43-49. 被引量:5
-
3姜涛.基因编辑之刑法规制及其限度[J].东方法学,2021(2):69-85. 被引量:42
-
4钱广荣.不道德选择的合法性之悖论问题——析论法律保护与道德提倡的相悖现象[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3):260-265. 被引量:10
-
5刘叶涛.论“道德悖论”作为一种悖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3):272-276. 被引量:14
-
6于树贵.伦理是一种智慧[J].哲学动态,2001(5):18-20. 被引量:14
-
7彭启福.伦理与智慧——兼与于树贵先生商榷[J].哲学动态,2001(9):33-36. 被引量:5
-
8邱仁宗.人类基因组的伦理和法律问题[J].科技与法律,2000(3):19-31. 被引量:13
-
9马长山.法治社会中法与道德关系及其实践把握[J].法学研究,1999,21(1):2-16. 被引量:159
-
10杨国荣.伦理与义务[J].学术月刊,1999,31(6):3-11.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7
-
1郭颖.道德智慧教育研究综述[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9,0(6):27-29.
-
2王敬华.事实、价值与道德选择[J].齐鲁学刊,2007(6):134-137. 被引量:8
-
3钱广荣.关于道德悖论研究的方法问题——兼谈逻辑悖论对于道德悖论研究的方法阈限[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9(1):24-27. 被引量:5
-
4钱广荣.诚信教育要讲清基本学理问题[J].中国德育,2017,12(6):26-31.
-
5赵平.“智德”及其当代价值[J].齐鲁学刊,2019,0(6):76-85. 被引量:2
-
6解志勇.生命伦理法的建构[J].比较法研究,2024(1):1-20. 被引量:6
-
7刘云林.道德法律化:一种需要加以辨析的立法主张——从伦理、道德之别的视角分析[J].求实,2004(1):63-65.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29
-
1刘长秋.生命伦理法律化研究[J].浙江学刊,2008(3):141-146. 被引量:13
-
2薛传会.道德法律化的重新审视及其对我国见义勇为立法的启示[J].理论导刊,2008(9):107-109. 被引量:1
-
3陈洪连.公共政策事实与价值关系的理论反思[J].齐鲁学刊,2009(2):81-84. 被引量:1
-
4邵振,田侃.我国生命伦理的法律缺陷与发展建议[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1,28(2):89-91. 被引量:5
-
5王敬华.道德悖论与道德选择[J].齐鲁学刊,2009(3):72-75. 被引量:5
-
6王敬华.事实与价值:道德教育悖论及消解路径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9(6):44-47. 被引量:3
-
7王艳.道德悖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哲学动态,2009(9):61-65. 被引量:3
-
8段文阁.自我道德需要的意义及其激发[J].齐鲁学刊,2009(6):82-85. 被引量:10
-
9孙显元.“道德悖论”研究的现状及走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6):621-625. 被引量:5
-
10刘叶涛,张雅楠.道德悖论的矛盾归属[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6):632-636. 被引量:6
-
1哲学动态(月刊)[J].哲学动态,2002(7).
-
2哲学动态(月刊)[J].哲学动态,2002(1). 被引量:1
-
3李晓菊,刘京京.稷下学宫教育争鸣活动述析[J].兰台世界(下旬),2014(3):10-11.
-
4胡健.复兴的美学——对新时期“美学热”的反思[J].美与时代(美学)(下),2011(1):34-35.
-
5蓝海正,陆艳,覃永县.争鸣时代的辩言与苦行——浅论墨子的逻辑教育[J].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07(5):19-20.
-
6争鸣案例:朱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J].公民与法(审判版),2012(9):44-50.
-
7李双套.作为学术流派的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的存在[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2(4):8-12.
-
8陶德荣.矛盾同一性涵义的争论近况[J].哲学动态,1982(8):5-8.
-
9欧阳斐.顾炎武哲学的本体论架构及影响[J].云南社会科学,2013(5):39-43. 被引量:1
-
10程传贤,申有龙.检验真理的标准不是“客观存在本身”而只能是实践[J].哲学动态,1979(4):2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