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34,共3页
同被引文献280
-
1陈佩佩,张晓玲.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析[J].中国土地,2020,0(2):12-14. 被引量:10
-
2祁有祥,赵廷宁.我国防沙治沙综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S1):51-58. 被引量:28
-
3丁毓良,武春友.生态农业产业化内涵与发展模式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4):24-29. 被引量:22
-
4吴殿廷,麻健.区域层次性及其可持续发展目标模式的初步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1999(42):18-23. 被引量:2
-
5王玉庆.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J].求是,2004(14):50-53. 被引量:16
-
6钱学森.创建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农业、林业、草业、海业和沙业[J].农业现代化研究,1984,5(5):1-6. 被引量:60
-
7刘力,郑京淑.产业生态研究与生态工业园开发模式初探[J].经济地理,2001,21(5):620-623. 被引量:31
-
8赵武,马一丹,王汝涛,滕昕.区域产业生态化:理论演进、评价方法及实现路径[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S2):259-260. 被引量:8
-
9郭莉,苏敬勤.产业生态化发展的路径选择:生态工业园和区域副产品交换[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5(8):73-77. 被引量:32
-
10刘兴元,王锁民,郭正刚.半干旱地区农业资源的复合经营模式及生态经济耦合效应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4,19(5):624-631. 被引量:42
引证文献33
-
1方一平.我国城市污染消减与环境管理的三个基本问题[J].宁夏工程技术,2004,3(3):252-259.
-
2史培军,张淑英,潘耀忠,王静爱,洪世奇,沈培平,朱文泉,叶涛.生态资产与区域可持续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31-137. 被引量:40
-
3方蕾.传统电子卖场行将就木3C连锁突围在即[J].IT时代周刊,2005(14):36-37.
-
4亨利.明茨伯格.左右摇摆的苹果要研发型CEO,还是MBA型?[J].IT时代周刊,2005,15(14):51-51.
-
5史培军,王静爱,冯文利,叶涛,葛怡,陈婧,刘婧.中国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生态环境安全响应与调控[J].地球科学进展,2006,21(2):111-119. 被引量:61
-
6潘润泽,李春德,李俊峰,张丽娟.农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6,31(3):59-61. 被引量:5
-
7李胜利.新时期陕北特色农业培育与制度创新[J].生态经济,2006,22(9):96-99. 被引量:2
-
8杨青,晏坤,陈理.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J].学习与实践,2006(11):50-54. 被引量:3
-
9马江.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探讨[J].中国外资,2010(20):198-199.
-
10马江.初探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J].商场现代化,2010(31):122-12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206
-
1郭珍,曾悦.不同类型县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难点与路径[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5(4):55-60. 被引量:10
-
2黄龙涛,牟韵曦,李海博,燕鑫龙.沙产业对达拉特旗生态移民可持续生计的影响研究——基于熵权法及分位数双重差分模型[J].现代国企研究,2019,0(12):486-488.
-
3陈文烈,李生芳.青海省产业生态化理论范式、框架体系与实践方略[J].青海民族研究,2022,33(2):173-182. 被引量:5
-
4王薇,刘学鑫,郝国栋,刘晓燕.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贵州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突围路径研究[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22,34(5):35-43. 被引量:2
-
5吴振云,李进军,王超,杨建红,李娜,席亚丽.祁连山中部植被格局对地表径流过程的影响[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509-514. 被引量:1
-
6贺世杰,高忠玲.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3(2):172-176. 被引量:2
-
7王涛,陈海,白红英,高海东.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影响下米脂县银州镇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9,29(5):230-233. 被引量:4
-
8曹彤,江源,宋阳,和克俭.陕北种植业土地利用与农业投入关系的典范对应分析[J].资源科学,2005,27(4):56-62. 被引量:9
-
9杜鹃,蒲秋,史培军.“深圳—巴彦浩特”地理样带土地利用及其对生态资产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5):531-535. 被引量:4
-
10史培军,王静爱,冯文利,叶涛,葛怡,陈婧,刘婧.中国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生态环境安全响应与调控[J].地球科学进展,2006,21(2):111-119. 被引量:61
-
1坚持生态立市 致力绿色崛起[J].社会主义论坛,2016,0(1):19-20.
-
2庄万禄,陶亚舒,王康.四川民族地区生态建设产业化发展之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7):1-5. 被引量:3
-
3夏连仲.内蒙古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意义和基本对策[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2,23(1):99-102. 被引量:1
-
4白成亮.推进云南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J].云南林业,2008(2):6-7. 被引量:1
-
5李香兰.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6(4):20-23. 被引量:4
-
6发展中的新平县林业[J].林业调查规划,2009,34(6).
-
7王君正.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J].社会主义论坛,2008(6):13-15.
-
8熊元德.山区县怎样由口粮农业向经济农业转变[J].社会主义论坛,2010(3):40-41.
-
9余炳武.产业生态化:临沧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J].社会主义论坛,2008(1):48-49.
-
10张峰.转变发展方式 建设绿色兴安[J].内蒙古林业,2012(4):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