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出处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277-278,共2页
Shanxi Medical Journal
参考文献2
1 何亚明,马金霞,戎国栋,陈友华.胆红素导致肝病患者血小板计数结果偏低[J] .临床检验杂志,2002,20(1):38-38. 被引量:21
2 王英杰,王宇明,胡仕琦,李梦东.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小板变化及其机制[J] .中华传染病杂志,1995,13(3):137-140. 被引量:13
共引文献31
1 孙伟,刘志远.重型肝炎患者血小板计数的临床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7,1(12):60-61.
2 王英杰,王小红,王宇明,李梦东.54例重型肝炎血小板聚集率与凝血酶原活动度的对比分析[J] .实用肝脏病杂志,1997,2(2):37-38.
3 林一民,吴立翔.血细胞分析时血小板误差原因分析[J] .重庆医学,2005,34(1):133-135. 被引量:8
4 李效银,任吉霞.惠普78354A监护仪过压保护电路的检修[J] .医疗卫生装备,2005,26(4):81-81.
5 刘春,孙玉信.消臌散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8):729-730. 被引量:1
6 牛润章,向德栋,王宇明,刘俊,刘雪华.肝素对接受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患者血小板的影响[J] .实用医药杂志,2005,22(10):865-867. 被引量:1
7 马科,田德英.重型病毒性肝炎379例预后因素分析[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6,16(1):47-49. 被引量:7
8 李燕,刘义明,殷笔荣.阻抗法与手工法在不同疾病所致低血小板计数的评价[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2):143-144.
9 陈乐无,明朗,吴洁伟,王功遂,姜湘宁,刘梅华,谢秋里.慢性乙型肝炎血小板参数与肝组织病理关系的研究[J]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6):27-28. 被引量:4
10 邢延芳,赵娜,高莉莉,白凤莲,李红丽.不同方法筛检常见疾病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计数结果分析[J]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6,4(3):66-67.
同被引文献32
1 崔文华,王爱军.乙肝后肝硬化血小板变化与病程关系探讨[J] .长治医学院学报,2004,18(3):182-183. 被引量:3
2 丁丽,强蕴蕴,郭清芳,宋秋兰.乙型肝炎患者血小板计数及平均血小板体积检测[J]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95,16(4):431-431. 被引量:27
3 朴云峰,林英,高普军,宋国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骨髓病理的某些特点[J] .临床肝胆病杂志,1996,12(1):31-32. 被引量:21
4 苏建海,贺爱辉.慢性肝病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10):17-18. 被引量:8
5 金国花,朴云峰,陈兆杰.乙型肝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变化的比较[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07,23(2):102-104. 被引量:7
6 [6]Bessman JD, Gilmer PR J, Gardner FH. Improved classification of anemias by MCV and RDW[J]. Am J Clin Pathol, 1983;80(3):322- 326.
7 侯丽华,许跃龙.慢性肝病 RDW/ MCV及 PLT/ MPC改变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303-304.
8 陈志伟,冯国强.肝炎肝硬变患者血小板分析4项参数的变化及其意义[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997,7(1):28-29. 被引量:2
9 宋相安,马秀丽,刘耀鹏.乙型肝炎患者血小板4项指标的测定及其意义[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7,18(5):391-392. 被引量:1
10 Laffi G,Marra F,Gresele P,et al.Evidence for a storage pool defect in platelets from cirrhotic patient with defective aggregation. Gastroenterology . 1992
引证文献3
1 汤伟,周跃,沈轶瑶,谭晓慧,徐芳芹,蒋道容.病毒性肝炎患者四项血常规参数临床意义的再评价[J] .热带医学杂志,2004,4(5):546-548. 被引量:4
2 刘兰,张永萍.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与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分析[J]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1,3(2):22-24. 被引量:6
3 王紫霞.4项血常规参数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意义[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20):2870-2871.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14
1 苏建海,贺爱辉.慢性肝病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10):17-18. 被引量:8
2 周跃,沈轶瑶,顾宇峰,汤伟.血常规参数RDW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J] .热带医学杂志,2008,8(10):1052-1054. 被引量:5
3 刘承巨.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J] .中国保健,2009(19):940-941.
4 陈亚芳.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32):3586-3588. 被引量:13
5 李莉,胡波.高渗盐水与布地奈德混悬液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 .社区医学杂志,2015,13(16):49-54. 被引量:1
6 张雁,王志群.网织红细胞参数、血小板参数及红细胞免疫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情况[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7):2564-2565. 被引量:4
7 段石.肝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B超检查结果对比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3):1799-1800. 被引量:6
8 邓宇雄.彩超用于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鉴别诊断的价值探究[J] .影像技术,2016,28(5):51-52. 被引量:7
9 王僧,李慧.血常规和生化检验项目在诊断病毒性肝炎中的临床价值[J] .实用医技杂志,2018,25(8):872-873. 被引量:8
10 刘云云,孙超峰,王孟昌.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冠状动脉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 .陕西医学杂志,2018,47(11):1467-1470. 被引量:3
1 邱蔚,王文华.Ⅱ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临床值[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0,10(4):54-54. 被引量:4
2 武洪燕,李静娴,李海峰,季玉亮.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临床意义[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8):1252-1253.
3 阙贵鹏,朱春明.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 .江苏医药,2000,26(6):476-476.
4 袁荣正.生长抑素辅助治疗胃溃疡出血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9):136-136. 被引量:6
5 陈建斌,李一文.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参数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J] .浙江临床医学,2000,2(7):467-467.
6 刘晓俊,张雪女.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28例疗效观察[J] .江西医药,2007,42(11):1014-1015.
7 邱德贵,熊汇慈.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HDV感染[J] .中华传染病杂志,1989,7(3):136-138. 被引量:5
8 刘建中,刘艳芳,窦丽娟,贾月莉.强直性脊柱炎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J] .临床荟萃,2000,15(7):326-327. 被引量:6
9 胡家全.反流性食管炎的最新诊断与治疗进展[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18):15-16. 被引量:34
10 张丽.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4,16(2):19-20.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