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潜在课程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及设计
被引量:
11
The Influence of Potential Courses on Students' Quality Education and Its Design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务 ,但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如何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的课题。本文通过对潜在课程的研究 ,发现了潜在课程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很好途径 ,并对潜在课程对学生素质影响的机制及潜在课程设计的原则和如何对潜在课程的设计进行了全面阐述。
作者
陈红军
贾莲芝
宋书通
机构地区
河北师范大学
出处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0-22,共3页
Liaoning Education Research
关键词
潜在课程
素质教育
课程设计
美育功能
校园文化
分类号
G423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G52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89
同被引文献
38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32
参考文献
2
1
张伟.
试论素质教育中潜在课程的开发[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6(3):128-135.
被引量:18
2
杨银付.
素质教育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J]
.教育研究,1995,16(12):35-39.
被引量:173
二级参考文献
3
1
郭文安,王道俊.
试论有关青少年学生素质的几个问题[J]
.教育研究,1994,15(4):16-22.
被引量:77
2
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3
任小艾.
陶西平谈素质教育[J]
.人民教育,1995(3):7-9.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189
1
汤蕾.
《学记》与《雄辩术原理》中的教师素养观比较[J]
.文教资料,2007(31):93-94.
被引量:1
2
董文军.
素质教育悖论及其归因分析[J]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5):21-25.
被引量:2
3
史学正,郝路军.
论素质教育下人的发展特征[J]
.社科纵横,2005,20(1):157-158.
4
张育平.
教育改造文化的主要任务[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1(3):54-60.
被引量:3
5
王成发.
高校教师素质漫谈[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72-73.
被引量:2
6
刘铁芳.
从“素质关怀”到“教育关怀”——论素质教育的转向[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28(2):98-102.
被引量:19
7
石鸥.
我们期望素质教育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之三[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27(5):119-124.
被引量:7
8
石国兴,鲁忠义.
素质教育结构与心理素质教育[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79-82.
9
赵立,韩桂凤.
论素质教育与中小学体育的改革[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8,32(3):9-13.
被引量:24
10
杨柳.
论素质教育时期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8,18(1):121-123.
被引量:10
<
1
2
3
4
5
…
19
>
同被引文献
38
1
刘俊.
重视隐性课程 促进幼儿园环境创设[J]
.科教文汇,2007(31).
被引量:9
2
杨敏.
论高校学生干部创造性个性品质的培养[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4):132-136.
被引量:2
3
金丽华.
大学图书馆的隐性教育功能的思考[J]
.晋图学刊,2006(5):18-21.
被引量:13
4
和灵贤.
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思考[J]
.求实,2004(S2):229-231.
被引量:11
5
谭伟平.
论隐性课程与大学精神[J]
.现代大学教育,2004,20(6):58-63.
被引量:44
6
刘建平.
也谈大学校园文化建设[J]
.河北科技图苑,2004,17(6):71-73.
被引量:7
7
江淼.
公安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
.政法学刊,2005,22(4):114-115.
被引量:7
8
王鹰.
自主性的张扬与匡正——公安高校人才培养核心理念与实践[J]
.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8(1):1-7.
被引量:1
9
黄祖辉,杨劲松.
构建医德教育隐性课程的思考[J]
.高教探索,2006(3):84-88.
被引量:9
10
兰杏芳.
高等职业教育隐性课程建设初探[J]
.中国高教研究,2006(6):70-71.
被引量:26
<
1
2
3
4
>
引证文献
11
1
尤如春.
论高校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隐性效能[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12):30-31.
被引量:2
2
谭静.
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隐性教育的作用[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2(7):185-186.
被引量:1
3
郝有隽,水永强.
高等院校隐性课程的结构与功能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09(20):112-113.
被引量:6
4
岳明蕾,杨化刚.
浅析隐性课程对学生创造力的影响[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2):85-87.
被引量:3
5
孙明英,戴林富.
大学素质教育视野下的隐性课程建设[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1(3):51-53.
被引量:12
6
蔡炎斌,凌晓靖.
论隐性课程对公安高校人才培养的影响[J]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1(7):75-77.
被引量:3
7
孙晓珍.
大学生素质教育与高校隐性课程建设[J]
.价值工程,2011,30(31):160-161.
被引量:1
8
李殿民.
大学新建校区隐性课程建设现状分析[J]
.俪人(教师),2015,0(9):273-273.
9
朱梓伊.
关于高校图书馆隐性教育的思考[J]
.才智,2011,0(11):348-348.
被引量:1
10
宋彩琴.
对幼儿园隐性课程建设研究[J]
.当代教研论丛,2015,0(3):133-134.
被引量:3
<
1
2
>
二级引证文献
32
1
魏文选.
就业难背景下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检视与反思[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23):13-14.
被引量:1
2
刘晓龙,陈红岩.
大学图书馆隐性教育与服务理念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2013,57(S1):298-300.
被引量:7
3
毕华.
高校图书馆践行服务育人工作的探讨[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24):37-39.
被引量:5
4
罗琴.
高职院校道德教育的行动研究[J]
.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2(1):126-127.
被引量:1
5
许红芝.
独立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隐性课程的开发[J]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29(3):238-240.
被引量:1
6
张媛媛,万磊,闫曦.
“E+”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隐性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2(5):107-108.
7
刁远明,苏宁.
高校教学实验室隐形课程的开发设计——以西医基础公共实验室为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5):51-52.
被引量:1
8
祝昌鸿,俞莲英.
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功效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3(6):220-222.
被引量:2
9
祝昌鸿,俞莲英.
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功效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3(8):251-251.
被引量:1
10
李朋轩.
成功素质教育路径的探索与实践——以防灾科技学院为例[J]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3,15(B10):42-46.
<
1
2
3
4
>
1
孙佳炎.
浅析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19(2):106-107.
2
黄春.
要重视和提高师德影响力[J]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3,16(B10):48-50.
3
葛雷,白延峰.
课程实施中的教师地位归因分析[J]
.科教文汇,2008(23):13-13.
4
张杰,杨在宝.
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现状调研[J]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07(10S):26-28.
被引量:4
5
张淑兰,李曙华.
关于素质教育中的师德问题[J]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19(4):85-86.
6
张艳丽.
高校心理健康课程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影响的实证研究[J]
.求知导刊,2016(2):40-41.
7
卓小辉.
班主任自身素质影响班风建设[J]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下旬),2011(3):235-235.
8
韦巧祖.
搞好班级工作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J]
.当代教育,2011(2):61-61.
9
朱磊.
美术课堂上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
.民营科技,2009(4):80-80.
<
1
2
>
辽宁教育研究
2003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周荣清
孙宝盛
黄钧
任南琪
魏源送
徐亚同
罗晓
李军
王光华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
清华大学
相关主题
微生物群落结构
零价铁
底泥
磷脂脂肪酸
铬污染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