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科学文化“本土化”的困境分析
被引量:
4
Analysis of Predicament of Science Culture "Localization"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现代化的过程实质上是中国传统文化接纳科学文化的过程,当代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面临两个障碍:一是来自传统文化内部文化相对主义的情感拒绝,二是来自西方文化的非理性主义的理性解构,前者源于情感对理性的遮蔽,后者则是文化的误读。
作者
陈家琪
机构地区
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3年第4期88-91,共4页
Journ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关键词
科学文化
本土化
现代化
中国传统文化
西方文化
非理性主义
分类号
N02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63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4
参考文献
2
1
胡塞尔.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2
陈家琪.
反科学主义的文化批判[J]
.江西社会科学,2002,22(11):37-39.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3
1
田松.
科学话语权的争夺及策略[J]
.读书,2001(9):31-39.
被引量:22
2
胡塞尔.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3
帕诺斯·扎沃斯.我为什么要克隆人[N].南方周末,2002.06.06.
共引文献
63
1
孙希佳.
气候变化的警告者:《追日》中的反科学主义研究[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23,34(3):103-112.
被引量:2
2
王萃,张帆.
论20世纪西方的文化批判理论[J]
.长治学院学报,2007,24(6):7-9.
3
林存华.
教育世界与生活世界:从“隔离”到“融通”[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10):1-5.
被引量:27
4
陈瑞宝.
论生活世界与教育本体回归[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22(5):63-67.
被引量:1
5
胡存之,郑广永.
人学研究的反思[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5):54-57.
6
王攀峰.
试论走向生活世界的教学[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77-81.
被引量:20
7
张学广.
可持续发展与法理性化的新境界[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3):63-66.
8
徐积平.
唯科学与唯行动——从一个角度看实用主义对科学主义的入侵[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1):18-21.
9
袁宗金.
是谁蒙住了儿童的眼睛——儿童生活世界的“蒙蔽”与“敞亮”[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4(2):21-24.
被引量:7
10
燕宏远,张东辉.
胡塞尔的超越论现象学与西方传统主体性哲学[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34(2):5-9.
<
1
2
3
4
5
…
7
>
同被引文献
22
1
曹效业.
中国科学文化的缺陷与科学精神的失落[J]
.科学与社会,1999(2):10-13.
被引量:7
2
满都麦,钢土牧尔.
骏马·苍狼·故乡……[J]
.民族文学,2009,0(4):61-80.
被引量:1
3
阿云嘎.
有关落日与晚霞的话题[J]
.民族文学,2007,0(7):11-11.
被引量:7
4
龚时中,吴怀林.
科技文化的中国特色[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1):46-49.
被引量:8
5
李兆友.
文化视野中的技术创新[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1):30-32.
被引量:4
6
杨怀中.
科技文化的历史地位及当代价值[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2):93-96.
被引量:23
7
斯诺.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8
[美]郭颖颐.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1900--1950)[M].雷颐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3.
9
[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3.
10
中共中央组织部.迎接新的技术革命[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26.
<
1
2
3
>
引证文献
4
1
杨怀中.
中国科学文化的缺陷及当代建构[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2):92-96.
被引量:18
2
潘建红.
多维视野:我国科技文化发展的当代走向[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5):581-585.
被引量:2
3
丁琪.
蒙古族生态小说中的科技想象[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4):130-135.
4
杨慧民.
科技文化软实力及其提升路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19):1-4.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24
1
王龙,熊兵.
科技文化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J]
.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6(2):3-4.
被引量:3
2
江秀乐,龙秀雄.
论民族文化的系统特征[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5):35-39.
被引量:4
3
杨怀中,裴志刚.
科技文化: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3):297-301.
被引量:10
4
杨怀中.
科技文化的历史地位及当代价值[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2):93-96.
被引量:23
5
胡文.
开创与抑制——论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中的实用理性[J]
.学理论,2011(14):165-166.
被引量:2
6
杨兰翎,唐熟能.
VITROS-25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常见故障及排除[J]
.陕西医学检验,2000,15(1):18-18.
7
荣正通,汪长明.
西方科学文化与钱学森的教育思想[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11-16.
被引量:2
8
荣正通,汪长明.
西方科学文化与钱学森的教育思想[J]
.实事求是,2012(4):94-98.
被引量:1
9
吴恺.
论科学文化的社会功能及其改善[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4(5):31-34.
10
冯留建.
文化自觉视角下的科技文化创新[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1):74-77.
被引量:8
<
1
2
3
>
1
黄宁燕.
智力资本研究困境分析[J]
.中国科技论坛,2005(1):101-105.
被引量:3
2
朱笛.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学生学习困境分析[J]
.文教资料,2009(11):98-100.
3
羊芳明,宋晓阳.
科学素养与科普产业角度下科普场馆发展困境分析[J]
.科技风,2013(22):272-272.
4
Lorna Doucetx,Karen Jehn,Guorong Zhu.
Intra-and Inter-Cultural Conflicts in China: An Exploratory Study[J]
.Frontiers of Business Research in China,2012,6(4):475-495.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陈林侠
张丽
郑丽勇
林晓东
夏丽
孙丹
胡希
胡翼青
王芬
相关机构
沈阳师范大学
暨南大学
辽宁大学
西安外国语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相关主题
跨文化背景
跨文化
文化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