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448
-
1杨晓莉.贵州“三农”问题根源及解决措施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8(3):381-382. 被引量:1
-
2谢宏有.突出营造经济热点 加速县域经济发展[J].湖南经济,2001(10). 被引量:1
-
3何春红.国外统筹城乡发展的若干经验[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5(2):59-61. 被引量:10
-
4解慧.略论统筹城乡发展的几个问题[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4(1):32-38. 被引量:5
-
5鞠正江,张益刚,房清波.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丰富内涵和对策措施[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3(3):65-68. 被引量:7
-
6高同彪.新形势下统筹城乡发展的若干思考[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41-43. 被引量:1
-
7徐旭初.农民合作社发展研究:一个国内文献的综述[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40-48. 被引量:6
-
8董俊山.首先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J].社会科学战线,1999(5):205-212. 被引量:6
-
9邓大松.论美国社会保障发展趋势[J].经济评论,1997(5):33-38. 被引量:4
-
10周作翰,张英洪.农民自由发展与乡镇体制改革[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33(4):64-70. 被引量:25
引证文献65
-
1李岳云,陈勇,黄军.南京城乡统筹发展化解“三农”难题的基本思路[J].南京社会科学,2004(z1):262-267. 被引量:4
-
2郭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的原因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4,25(6):66-68. 被引量:23
-
3林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和措施[J].税务与经济,2004(4):38-39. 被引量:1
-
4张鹏.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几个问题[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9(3):7-9.
-
5孙林,李岳云.南京城乡统筹发展及其与其他城市的比较[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25(4):258-261. 被引量:25
-
6熊桉.探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多种途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2(4):65-67. 被引量:1
-
7黄益新.农村劳动力转移失灵问题的经济学思考[J].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4(8):11-12.
-
8赵华.如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10):56-57.
-
9杨孝光,廖红丰,刘建明.统筹城乡制度 促进农民增收[J].新疆财经,2004(5):27-30. 被引量:1
-
10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4(5):57-66. 被引量:62
二级引证文献618
-
1郭细卿.“乡镇共同体”中的强国家—强社会关系研究——以TY开发区为例[J].政治人类学评论,2022(1):74-140.
-
2钱文荣,郭小琳,王大哲.乡村有效治理的微观实现机制研究——基于乡村危房改造项目的案例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51(1):22-35. 被引量:6
-
3蒋永甫,罗利.村庄事件:一种村庄治理的分析维度[J].学习论坛,2018,0(3):59-66. 被引量:2
-
4孙群力,周镖,余丹.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和收敛性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21(5):26-36. 被引量:48
-
5贺彤.“统筹协调”的法律解释[J].西部法学评论,2022(6):38-54. 被引量:4
-
6陈逸雪.乡村治理的法治化研究[J].楚天法治,2018(21):17-17.
-
7冯国有.媒介话语权博弈与公共政策利益选择[J].理论与改革,2007(3):17-18. 被引量:7
-
8陈红娟,王丽娴.现阶段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11):215-216. 被引量:3
-
9韩曦,李忠,张梅龙.农村工业化: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根本途径[J].农业考古,2005(5):263-265.
-
10钟建辉,刘小平.改善进城环境 拓宽增收渠道——关于对宜春市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调查和思考[J].宜春学院学报,2005,27(S1):67-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