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191
-
1杨晓丽,薛晶.甘蔗、黄瓜间套作技术[J].广西蔗糖,2006(4):18-19. 被引量:3
-
2高凤菊,戴忠民.浅谈高油玉米的发展前景及利用[J].玉米科学,2000,8(z1):79-80. 被引量:5
-
3郑有贵,邝婵娟,焦红坡.南粮北调向北粮南运演变成因的探讨——兼南北方两个区域粮食生产发展优势和消费比较[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1):99-106. 被引量:33
-
4彭廷军,程国强.中国农产品国内资源成本的估计[J].中国农村观察,1999(1):12-18. 被引量:9
-
5许斌.比较优势与广东粮食生产发展对策[J].中国农村观察,1997(5):47-51. 被引量:3
-
6邢春虹,滕雪梅,刘景春.作物病虫害的生态防治[J].北京农业,2004(7):38-38. 被引量:6
-
7牟正国.我国农作制度的新进展[J].耕作与栽培,1993,13(3):1-4. 被引量:13
-
8佟屏亚.试论耕作栽培学科的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J].耕作与栽培,1993,13(4):1-7. 被引量:19
-
9龙云茂.玉—稻两熟吨粮田栽培模式综合配套技术[J].耕作与栽培,1993,13(6):20-22. 被引量:4
-
10吴才文,杨洪昌,陈学宽,刘家勇,陆鑫,赵俊,王建光.苗期间种黄豆对甘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04,17(5):645-650. 被引量:30
引证文献12
-
1肖靖秀,郑毅.间套作系统中作物的养分吸收利用与病虫害控制[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3):150-154. 被引量:58
-
2文云书,董延禄.低海拔坝区稻田三熟制栽培模式的开发应用总结[J].耕作与栽培,1995,15(4):52-53.
-
3鲁耀,郑毅,赵平.间作条件下作物对铁的吸收利用和病害控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23(1):91-95. 被引量:4
-
4朱玉芹,杨双,蔡鑫茹,张世忠.玉米高产典型成因及技术措施浅析[J].吉林农业科学,2008,33(1):10-12. 被引量:1
-
5王菊芬,吴伯志.间套作系统中土壤水分研究进展[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4(2):286-291. 被引量:18
-
6李绍长.新疆玉米地膜覆盖高产原因分析及栽培对策[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S1):89-93.
-
7王谦.吨粮田能量转化,养分平衡及经济效益研究与分析[J].北京农学院学报,1995,10(1):8-11.
-
8李志贤,冯远娇,杨文亭,王建武.甘蔗间作种植研究进展[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18(4):884-888. 被引量:27
-
9曹国璠,丁飞,王彦飞.玉米与辣椒间作关键栽培技术研究[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1,30(1):6-11. 被引量:2
-
10杨承,龙友华,宋街明,杨洪峰,安雪琴.移栽期和烟草马铃薯套作对烟草主要病害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21-23.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152
-
1吴瑕,吴凤芝,周新刚.分蘖洋葱伴生对番茄矿质养分吸收及灰霉病发生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21(3):734-742. 被引量:47
-
2王道波,周晓果,张广录,李会龙.作物空间布局的灰色系统决策方法探讨[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23(1):149-156. 被引量:5
-
3彭汉艮,姚霞,朱艳,曹卫星.种植制度知识模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5,28(2):125-128. 被引量:5
-
4冯金侠,张卫建.中国耕作学学科的历史成就和新世纪若干发展问题[J].耕作与栽培,2005,25(4):4-6. 被引量:3
-
5王辉,屠乃美.稻田种植制度研究现状与展望[J].作物研究,2006,20(5):498-503. 被引量:22
-
6次仁央金,李军,金涛.试论西藏农业资源状况与种植制度发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5):371-380. 被引量:23
-
7王美云,任天志,赵明,李少昆,王晓波,李立娟,陈长利.双季青贮玉米模式物质生产及资源利用效率研究[J].作物学报,2007,33(8):1316-1323. 被引量:30
-
8谢红梅.稻田保耕新三熟制对晚秋农田水分再分配的影响[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7,29(6):591-595.
-
9鲁耀,郑毅,赵平.间作条件下作物对铁的吸收利用和病害控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23(1):91-95. 被引量:4
-
10毛春红,周治国.基于水资源影响下的种植制度结构调整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6):2436-2438. 被引量:3
-
1孙先容.浅析湖北省吨粮田开发的效益和发展对策[J].耕作与栽培,1993,13(2):39-44.
-
2郭天文,谭伯勋.灌漠土区吨粮田开发与持续农业建设[J].西北农业学报,1998,7(4):91-96. 被引量:5
-
3易维希.吨粮田开发与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浅析湖南省吨粮田开发的成效和前景[J].作物杂志,1993(2):6-8.
-
4杨春峰.两茬套种在吨粮田开发中的作用[J].陕西农业,1991(10):9-9.
-
5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奠定农业强省基础[J].作物研究,1996,10(1):1-4.
-
6关欣,李巧云,张伟,买买提.伊明.喀什平原区农业气候资源与吨粮田开发[J].新疆农业科学,1996,33(6):256-258. 被引量:4
-
7佟屏亚.小麦玉米两作吨粮综合技术研究[J].农业新技术,1993(3):1-6. 被引量:2
-
8易维希,李一平,任泽民.湖南吨粮田开发的综合组装与增产增效机制[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5,16(4):259-263. 被引量:1
-
9申建斌.深入开发吨粮田 促进粮食稳步增长[J].作物研究,1997,11(2):29-30.
-
10陈克毅.侯马市“高优高”农业模式[J].山西农业(致富科技版),1994(3):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