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人文关怀:教育转型期师生交往的新需求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新的世纪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处在教育转型期的师生交往也必须适应这一社会要求,因此它需要渗透一种新的理念。而人文关怀在关注人的同时兼顾社会和自然。这恰好满足了师生交往的新需求。
作者
李敏
机构地区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06-108,共3页
Education Exploration
关键词
人文关怀
教育转型期
师生交往
科学精神
师生关系
分类号
G45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37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6
1
毕淑芝 王义高.当今世界教育思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2).148~155.
2
孟繁华,张静.
网络文化与师生关系[J]
.山东教育科研,2001(12):12-14.
被引量:8
3
吴黛舒,宋广文.
教育发展中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关系的历史演变[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15(1):75-79.
被引量:17
4
皇甫晓涛.
复合教育与综合发展——人文教育与教改发展的战略主题[J]
.北方论丛,1998(3):6-12.
被引量:4
5
刘铁芳.
教学:一个可能的价值世界——教育的价值关怀[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0(4):7-11.
被引量:90
6
刘铁芳.
从“素质关怀”到“教育关怀”——论素质教育的转向[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28(2):98-102.
被引量:19
二级参考文献
7
1
庞学光.
不可忽视教育的另一半——人文教育的现代复兴及其启示[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3(1):13-16.
被引量:7
2
金生鈜.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J]
.教育研究,1995,16(8):15-18.
被引量:107
3
杨银付.
素质教育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J]
.教育研究,1995,16(12):35-39.
被引量:173
4
徐洁.
民主、平等、对话:21世纪师生关系的理性构想[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0(12):12-17.
被引量:137
5
双传学.
网络文化与高校德育工作[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0,4(2):37-42.
被引量:81
6
周宗伟.
网络文化与教育变革[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1(1):40-45.
被引量:19
7
吴忠魁.
现代两大哲学思潮与教育改革——20世纪教育改革中的科学与人学之争[J]
.教育科学,1992(2):1-9.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137
1
高天明,李永慧.
素质教育研究刍议[J]
.韶关学院学报,2001,22(10):87-91.
被引量:1
2
谭素桂.
树立科学理念,提高中职政治课教学质量[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45-46.
3
江玉印.
初中生师生课外交往状况调查分析[J]
.宿州师专学报,2004,19(1):139-142.
4
苏传盛,何基生.
理解与对话:师生共享共生的平台[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27(5):88-91.
被引量:2
5
白明亮.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问题的再审视[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51-57.
被引量:18
6
王聪敏.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在爱与赏识的班级文化中成长[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S1):215-217.
7
周国文.
教育的偏向与健全[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0(1):25-27.
8
徐淑凤,陈桂英,伊焱.
文化变迁与现代教育价值观的理性选择[J]
.理论月刊,2004(9):102-104.
被引量:5
9
刘济良.
论“生活世界”视阈中的生命教育[J]
.教育科学,2004,20(4):6-8.
被引量:30
10
郑咏梅,张承安.
道德教育中人性关怀的缺失与回归[J]
.求索,2004(9):156-157.
被引量:2
<
1
2
3
4
5
…
14
>
同被引文献
22
1
许序修.
知识经济与语文素质教育(下)──兼论“中学语文读写创教学改革实验”[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1999,0(7):17-20.
被引量:2
2
孟庆男.
论素质教育的人文关怀[J]
.教育探索,2004(11):32-34.
被引量:5
3
高蕾.
人文关怀:教育研究的价值趋向[J]
.理论界,2005(2):132-132.
被引量:2
4
魏军,于海臣.
人文精神:现代教育的必然回归[J]
.阴山学刊,2005,18(3):110-112.
被引量:2
5
陈时见.
全球化视域下多元文化教育的时代使命[J]
.比较教育研究,2005,26(12):37-41.
被引量:78
6
郭子其 王文娟.新课程下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N].中国教育报,2004—9—14.
7
王玉毯.价值哲学新探[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29-163,225.
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 9 号.
9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教育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10
朱慕菊(访谈嘉宾),余慧娟.
十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课改热点问题访谈录[J]
.人民教育,2011(18):34-38.
被引量:22
<
1
2
3
>
引证文献
8
1
邹明勤,杨万森.
探索大一教学工作的新途径[J]
.教育与职业,2005(9):52-53.
被引量:1
2
魏军,于海臣.
人文精神:现代教育的必然回归[J]
.阴山学刊,2005,18(3):110-112.
被引量:2
3
刘清华.
中学思想政治课人文关怀方法创新的基本理念和对策研究[J]
.新课程学习(中),2012(5):8-9.
4
范冬冬.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与修订:转型期社会对语文教育改革的期待[J]
.中国校外教育,2012(9):82-83.
5
孙静.
人文关怀 智慧课堂——让数学课堂彰显人文关怀[J]
.新课程学习(中),2014,0(10):118-119.
6
孔小兵.
信息课堂彰显人文关怀的实践与研究[J]
.成才之路,2015,0(26):13-13.
7
冯会娟.
以人文关怀打造高中生物和谐教学探讨[J]
.才智,2014,0(6):51-51.
被引量:1
8
李双力,李为华.
基于关理论视野下的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
.科技信息,2014,0(4):289-28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6
1
彭雷生.
人文教育:新世纪高职教育创新的重大课题[J]
.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22(6):78-80.
被引量:2
2
安丽华,纪研.
分年级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1):152-153.
被引量:2
3
徐楚峰.
数控弯管机辅推速度控制应用[J]
.科技视界,2014(24):8-9.
4
陈淑冰,肖林毅.
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提升研究[J]
.科技视界,2014(24):38-38.
被引量:3
5
孔小兵.
信息课堂彰显人文关怀的实践与研究[J]
.成才之路,2015,0(26):13-13.
6
李伟.
高中生物教学和谐教育策略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2015,0(34):145-146.
1
魏继宗,李建珍,孟亚玲.
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期的教与学[J]
.考试周刊,2008,0(15):211-212.
2
雍雪英.
浅谈教育转型期教师的心理调适[J]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2003(6):44-45.
3
网络教育从转型到卓越的发展战略[J]
.中国远程教育,2010(22):51-51.
4
杨泉良.
试论农村中学的爱心教育[J]
.中国农村教育,2010(1):44-45.
5
王绍礼.
教育转型期的校长挑战[J]
.教育情报参考,2006(10):26-26.
6
王绍礼.
教育转型期的校长挑战[J]
.基础教育参考,2006(8):45-46.
7
倪闽景.
教育转型期推进改革的标杆行动[J]
.上海教育,2012(10):62-62.
8
宋如伟.
对教育转型期的学校教育目标的探讨[J]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17-18.
9
谭亚叶.
教育转型期校长的使命及角色定位[J]
.中小学校长,2008(12):51-52.
10
马宪平.
教育转型期的阵痛:矛盾与变革[J]
.中国教育学刊,2014(1):23-27.
被引量:4
<
1
2
>
教育探索
2003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陆巍峰
杨曦
周宇晨
胡小军
潘晓斌
陈楠希
胡虎肇
张晓霞
李青
相关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
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
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
相关主题
金融运行报告
产业增加值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经济运行
同比增长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