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薄层扫描法近年在医药学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综述薄层扫描法近年在医药学中的应用进展,简介了该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详述了在蛋白质、氨基酸、毒素毒物、抗生素和抗癌药物测定等方面的应用。
作者
王绪明
赵庆华
梁爱君
魏萍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卫生部药品仪器检验所
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药检所
出处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1999年第2期24-27,共4页
Pharmaceut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关键词
薄层扫描法
医药学
药物
毒物
毒素
分类号
R914 [医药卫生—药物化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30
同被引文献
138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42
参考文献
10
1
沈业寿.
薄层色谱法检测甘薯呋喃萜类毒素[J]
.色谱,1997,15(4):328-330.
被引量:3
2
王连明,左志颖,赵明瑛.
京宝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J]
.中成药,1997,19(6):42-43.
被引量:3
3
许景峰,李兴旺,王海波,王海同.
薄层扫描法测定小鼠组织中有机锗含量及动力学研究[J]
.解放军药学学报,1997,13(1):18-21.
被引量:2
4
周凯,郝美玲,王志君,高磊.
参芪胶囊中三七皂甙R_1的含量测定[J]
.中成药,1997,19(2):19-20.
被引量:9
5
刘法锦,孙冬梅,陈路林.
薄层扫描法测定茶多酚中咖啡因的含量[J]
.中草药,1997,28(1):20-21.
被引量:4
6
邸欣,崔升佐,孙毓庆.
用网格搜索寻优法选择分离6种青霉素类药物的薄层色谱溶剂系统[J]
.色谱,1996,14(3):211-213.
被引量:6
7
朱正义,王白露,李君实.
TLC一HPLC法测定小活络丸内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乌头碱的含量[J]
.药物分析杂志,1996,16(3):154-157.
被引量:13
8
王玉瑾,邹长英.
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血浆中度冷丁[J]
.药物分析杂志,1994,14(3):40-42.
被引量:5
9
王绪明,宫林森,傅小英.盐酸吗啡的荧光猝灭薄层扫描测定法[J]分析仪器,1988(01).
10
J. Mink,E. Horváth,J. Kristóf,T. Gál,T. Veress. Direct analysis of thin-layer chromatographic spots of narcotics by means of diffuse reflectanc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J] 1995,Mikrochimica Acta(1-2):129~135
二级参考文献
7
1
陈为钧,万圣勤.
茶多酚药效研究概况[J]
.中草药,1993,24(9):493-499.
被引量:81
2
王小芹,分析试验室,1985年,4卷,12期,46页
3
匿名著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1990年
4
王玉珍,中成药研究,1988年,6期,10页
5
团体著者,中药志.1,1982年
6
匿名著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1990年,301页
7
朱敏,肖培根,章平甫,吕文汉.
绿茶中有效成分茶多酚的含量测定[J]
.中国中药杂志,1992,11(11):677-678.
被引量:19
共引文献
30
1
张春水.
乌头类生物碱的检测现状[J]
.刑事技术,1998,23(3):11-12.
被引量:3
2
郑杭生,冯年平.
中药饮片制川乌、制草乌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的HPLC测定[J]
.药物分析杂志,2005,25(1):34-36.
被引量:27
3
黄荣增,苏明武,姚雪莲,李志浩,史小四.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心血宁口服液中三七皂苷R_1的含量[J]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5,7(1):46-47.
被引量:2
4
李路娥,罗群,王跃华,马丹炜.
乌头碱检测方法综述[J]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1):15-17.
被引量:17
5
贠克明,王玉瑾,刘立新,张太强,尉志文,安健康,贾娟,王晓卉,李贵明.
急诊中毒快速检验诊断系统的建立[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06,6(9):655-662.
被引量:3
6
刘言.
色谱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
.中草药,2006,37(10).
被引量:4
7
张丽增,毕全喜,代云桃,秦雪梅.
二次展开薄层层析法鉴别黄芪与三七的指标成分[J]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1):71-73.
被引量:4
8
戴美学,祖爱民.
灰绿拟青霉U—2发酵液杀蚜活性物质的分离提取[J]
.生物技术,1997,7(3):32-34.
被引量:5
9
董瑞祥,张淑爱.
血塞通滴丸的含量测定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08,3(27):72-75.
10
甄攀,刘晓河,梁慧花,付全强.
HPLC法同时分析茶叶中的绿原酸和咖啡因[J]
.药物分析杂志,1998,18(S1):52-53.
被引量:3
<
1
2
3
>
同被引文献
138
1
张建明,田海波.
KH-3000型全波长薄层色谱扫描仪的研制[J]
.光谱仪器与分析,2005(3):63-64.
被引量:2
2
张继,杨永利.
相同条件下的5种甘草中甘草酸含量的比较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1997,17(6):111-114.
被引量:22
3
王文铃,王有德,刘立京,王凯,邓艳萍,刘静雯,陈梅,蔡志基.
阿片类药物依赖性患者尿标本中吗啡的薄层色谱检定法研究[J]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1991,6(2):4-8.
被引量:2
4
王朝周,程秀民.
薄层扫描法测定槐米中芦丁含量[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4,10(4):21-22.
被引量:13
5
高翠芬,白红梅,黄齐林,李德良,胡秋芬.
微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贯叶连翘中的芸香苷[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3(4):318-319.
被引量:4
6
田振坤,马英丽,孟锐,李彬.
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黄芪茎叶中黄酮甙的含量[J]
.沈阳药学院学报,1993,10(1):24-26.
被引量:6
7
孙曾培.
胶束动电毛细管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J]
.药物分析杂志,1993,13(1):48-50.
被引量:11
8
罗旭,毕开顺,王玺,周联,程刚,乔延江,王爱民.
中药质量化学模式识别研究的进展[J]
.药学学报,1993,28(12):936-940.
被引量:29
9
聂凤禔,李连怀,董兰凤,翟力东,聂磊.
利用根尖体细胞染色体鉴定种子类中药的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4):76-78.
被引量:3
10
吕坚,吴锡铭,周晴.
气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18-H甘草酸差向异构体含量[J]
.中国药学杂志,1993,28(9):552-554.
被引量:13
<
1
2
3
4
5
…
14
>
引证文献
9
1
陈丛瑾,黄克瀛,韦龙宾.
色谱方法在植物黄酮含量测定中的应用[J]
.光谱实验室,2007,24(5):820-824.
被引量:8
2
刘芳.
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麻黄碱的含量[J]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2):333-333.
被引量:1
3
曹蕴虹.
中药鉴定新技术的发展概况[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108-108.
被引量:2
4
阙宁宁,任延军,李松林,王彦平,李华.
薄层色谱法测定降脂I号口服液中大黄酚的含量[J]
.解放军药学学报,2001,17(4):211-212.
被引量:3
5
谷会岩,郭兴顺,杨逢建.
国内甘草酸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2,30(4):79-83.
被引量:14
6
古今,刘萍.
中药鉴定技术的新进展[J]
.解放军药学学报,2002,18(4):223-225.
被引量:10
7
马毅红.
薄层扫描法在中草药分析中的应用[J]
.宁夏医学院学报,2002,24(4):301-301.
被引量:2
8
郭毅,贺宁,高旭辉.
薄层色谱扫描仪检定方法探讨[J]
.化学分析计量,2015,24(3):89-90.
被引量:1
9
赵汝海,张青英,樊毅.
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桔贝咳喘宁口服液中麻黄碱的含量[J]
.解放军药学学报,2003,19(2):151-15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2
1
程滨,张强,杨治平,赵瑞芬,刘平.
乌拉尔甘草营养特征与需肥规律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13(1):128-130.
被引量:14
2
犹卫,王淑华.
HPLC法测定复方甘草片中甘草苷的质量分数[J]
.宁夏工程技术,2005,4(4):354-355.
被引量:3
3
鲁守平,孙群,王建华,孙宝启.
甘草中有效成分甘草酸的提取和测定方法研究概况[J]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5):357-360.
被引量:28
4
徐苏丽.
联用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J]
.海峡药学,2007,19(6):105-108.
被引量:1
5
陈丛瑾,黄克瀛,韦龙宾.
色谱方法在植物黄酮含量测定中的应用[J]
.光谱实验室,2007,24(5):820-824.
被引量:8
6
李维峰,王玉蓉,杜守颖.
热分析法鉴别丹参药材及其提取物[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11):778-779.
被引量:2
7
李维峰,刘益,王玉蓉,王迎雪.
应用热分析法鉴别根茎类药材及其提取物[J]
.中成药,2008,30(1):99-102.
被引量:11
8
张爱君.
HPLC法测定小儿止嗽丸中甘草酸铵含量[J]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6):912-913.
被引量:2
9
李凤林,李青旺,高大威,冯彩宁,郜俊杰.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
.江苏调味副食品,2008,25(4):8-13.
被引量:27
10
严春艳,吴丽梅,周晔,吕华冲,张德志,于荣敏.
大黄中游离蒽醌类成分提取工艺的优化[J]
.食品与药品,2008,10(5):22-24.
被引量:1
<
1
2
3
4
5
>
1
陈大伟,王元和,王强,周晓武,王来根,缪明永.
奥曲肽抑制肠梗阻时毒素的吸收[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9,20(5):336-337.
被引量:6
2
吴南翔,何继亮.
淡水藻类毒素毒性研究进展[J]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学报,1999,10(4):34-36.
3
陈永豪.
河豚含毒与环境影响[J]
.中国海洋药物,1990,9(3):8-9.
被引量:9
4
沈钧贤,于琦.
GABA与苦毒素对螽斯听觉上升神经元AN3的影响[J]
.科学通报,1993,38(18):1701-1704.
5
邓松之.
开拓生命科学的海洋生理活性物质[J]
.广州化学,1991(4):64-68.
6
方云(译).
看看你体内的毒素有多少[J]
.康复,2014(1).
7
许铁,曹一雪,韩济生.
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曲酮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血压的影响[J]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3,25(2):96-96.
8
田季雨.
磷脂氧化物对内毒素导致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J]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2003,26(2):43-43.
9
刘璐,王振钺.
3—(N—哌啶甲基偶氮)甲基利福毒素SV在大鼠体内的处置[J]
.中国药理学报,1991,12(1):58-62.
10
朱欣航,朱建军,范亚平,黄新忠,施岚,吴亚君.
人参皂苷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J]
.交通医学,2008,22(3):238-239.
被引量:1
<
1
2
>
解放军药学学报
199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郭建亭
贺跃辉
黄伯云
林栋梁
曲选辉
王华明
陈国良
樊丁
孙祖庆
相关机构
北京科技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科学院
相关主题
金属间化合物
FE3AL
耐蚀性
FE
机械性能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