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例重症肝炎死亡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前白蛋白、胆固醇、胆碱脂酶观察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出处
《临床医学》
CAS
2003年第11期58-58,共1页
Clinical Medicine
参考文献6
1 牛俊奇,王玉英,蒋立会,郭艳秋,张鸿雁,刘玉华,王立强.血清前白蛋白在肝病检测中临床意义的再评价[J]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7,23(3):274-275. 被引量:21
2 谭韬,何永华,汤煜,陈浩,黄娅,杨绍杰.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前白蛋白及临床意义[J] .四川医学,1999,20(3):257-258. 被引量:4
3 张武.重型肝炎患者丁酰胆碱酯酶、胆固醇、凝血酶原活动度及ASTALT的临床意义[J] .河北医药,2000,22(6):441-442. 被引量:5
4 江建宁.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的研究进展[J] .广西医学,2000,22(1):83-86. 被引量:8
5 Kumashiro R,Sata M,Koga Y,et al. Selection of prognostic factors of acute hepatitis type non- A non- B for patient listing f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Transplantation, 1998,64(3) :418.
6 Cowley DM, Davey JF, Hjelm NM, et al. Clin Chim Acta, 1983,134,69.
二级参考文献15
1 马复兴,刘新华,贡大权,朱凤麟,陆文雄.病毒性肝炎治疗前后血清前白蛋白测定的初步观察[J] .实用内科杂志,1987(2):88-88. 被引量:3
2 郎振为,李德芬,金荣华,李俊强.增殖细胞核抗原在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J] .中华内科杂志,1995,34(11):731-734. 被引量:6
3 吴秋叶,陈银石.108例重症肝炎预后因素分析[J] .江西医药,1995,30(1):35-37. 被引量:5
4 汪灿霞.促肝细胞生长素(HGF)联用胸腺肽治疗重症肝炎预后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1995,8(9):390-392. 被引量:2
5 张忠文,乔世忠.重症肝炎101例的转归因素[J] .人民军医,1996,39(3):33-39. 被引量:1
6 高寿征.病毒性肝炎防治研究(第1版)[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181.
7 江绍基.临床肝胆病学(第1版)[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1.91-114.
8 施彩芳.重症肝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 .南通医学院学报,1997,17(2):236-236. 被引量:1
9 祝绍俊,实用医学杂志,1988年,4卷,14页
10 盛蓝明,中华传染病杂志,1988年,6卷,2期,89页
共引文献33
1 张占卿,董华娟,郝峥,欧亚非,黄绍萍,朱翠云,陆基华.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对诊断亚急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价值探讨[J] .实用肝脏病杂志,2004,7(4):208-210. 被引量:1
2 刘卓然,冯静,尹万英,雷裕日.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前白蛋白含量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0,28(6):621-621. 被引量:1
3 林春暖,林小荣,刘楚霞.62例病毒性重症肝炎死亡原因分析[J] .现代医院,2006,6(8):8-9.
4 王晓明,陶宏坤.血清白蛋白在肝病不同类型诊断中的意义和临床评价[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7,28(8):767-768. 被引量:5
5 赵兵,张苗苗.前白蛋白、胆碱酯酶、总胆汁酸和凝血酶原时间联合检测诊断肝病的价值[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34):5164-5165.
6 杨颖,覃团发,江建宁,蒙祖强.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信息管理与分析系统[J] .科技创新导报,2007,4(33):147-148.
7 金春明.前清蛋白在肝功能实验中的临床应用[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7,28(6):59-60.
8 覃运荣,谢建洲.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与重型肝炎预后关系的探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7,28(12):1096-1097.
9 田巧,庞国宏.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与重型肝炎预后关系的分析[J] .西南军医,2008,10(5):83-84. 被引量:4
10 周联,倪维.血清前白蛋白在肝病诊断中应用价值的探讨[J] .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182-183.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12
1 Li, Qian,Yuan, Gui-Yu,Tang, Ke-Cheng,Liu, Guo-Wang,Wang, Rui,Cao, Wu-Kui.Prognostic factors for 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and construction of a prognostic model[J]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2008,7(1):40-44. 被引量:13
2 朱月蓉,邱红,薛宁,肖胜.重度慢性肝炎患者血清总胆汁酸、前白蛋白及胆碱脂酶的测定结果分析[J]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4,29(10):923-923. 被引量:13
3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J] .中华传染病杂志,1995,13(4):241-247. 被引量:1767
4 杨萍,钱明珍,朱安友,张凡.血浆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及清蛋白在病毒性肝炎中的临床应用[J] .实用全科医学,2006,4(2):222-223. 被引量:5
5 周云英,卢冰贤,郑庭亮.胆碱酯酶及出凝血试验与各型肝炎肝脏合成功能分析[J] .中国热带医学,2006,6(7):1149-1150. 被引量:3
6 谷强业,闫庆福,丁桂林,张光海.慢性重型肝炎血清甲胎蛋白检测意义[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07,23(2):131-132. 被引量:20
7 陈人骏.血清前白蛋白的测定及其临床应用[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85,8(3):151.
8 骆抗先.乙型肝炎基础与临床[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45-246.
9 熊将军.肝病患者多项凝血指标检测结果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9):2337-2338. 被引量:20
10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 被引量:14014
引证文献4
1 杜永国,何晶.重症肝炎患者相关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J] .中国热带医学,2006,6(8):1429-1429. 被引量:1
2 刘文芝,冯继红,金萍,谢晨.重型肝炎患者的实验室检测与预后的关系[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5):752-753. 被引量:1
3 刘兴辉.丙型肝炎患者PTA、CHE、D-D检测的临床意义[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5):1910-1910. 被引量:3
4 关伟,王玉丰.手足口病患儿肾脏损害的实验观察[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5):1920-192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6
1 吴彪,林炳亮,蔡笃运,邱平,黄育波,高志良,贾杰.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热带医学,2008,8(9):1513-1514. 被引量:7
2 覃乃辉,裴正玲,周达利,秦立,黄慧嫔.AT-Ⅲ活性与D-D含量变化在不同程度肝损伤中的应用[J] .重庆医学,2014,43(36):4955-4957. 被引量:6
3 王佳丽.大理地区HCV感染及合并HIV感染患者血细胞和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8):1007-1008.
4 张磊,王军.手足口病合并肾损害患儿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与尿微量蛋白系列的临床意义[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A01):412-412.
5 李蓥,詹婧,王中峰.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分析[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7,33(3):497-501. 被引量:11
6 罗萍,毛继明,汪浩,颜雪莹,王婷.血清SOD、CHE、D-D在丙型肝炎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8):2725-2727. 被引量:1
1 宁家辉.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的临床分析[J] .临床荟萃,2009,24(6):515-516. 被引量:2
2 李峰.对于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的肺炎护理研究[J]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23(9):302-302. 被引量:1
3 丁军,周俊鸿,候云峰.美心力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1999,7(4):238-238.
4 神崎恒一,杨宇.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J] .日本医学介绍,2006,27(5):216-217.
5 王英利,刘淑文.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护理研究[J] .张家口医学院学报,1995,12(1):130-131.
6 李虹.如何做好社区高血压的护理工作[J] .继续医学教育,2017,31(1):161-163. 被引量:2
7 张爱清.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2例疗效观察[J] .河北医药,2009,31(11):1346-1347. 被引量:7
8 大钟.心肌梗死的预防[J] .药物与人,2008(2):31-31.
9 赵玉凤.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50例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08,3(13):94-94.
10 余金波,杨兵,徐东杰,陈明龙,单其俊,邹建刚,陈椿,侯小锋,张凤祥,陈红武,居维竹,李新立,曹克将.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后电风暴的发生及其对预后的影响[J]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1,15(3):190-194. 被引量: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