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根据历年育种实践中所观察的资料,并参考国内部分有关文献,对茶树的发酵性、茶多酚类、嫩叶颜色、茅叶茸毛、萌茅期和叶尖等六个品质性状的遗传传递性,进行一些窥测论述,从中揭示六点讯息:一、芽叶发酵性的相对遗传力,视杂交组合不同而异,F_1的表现,多为正向部分显性。二、多酚类含量的相对遗传力,多为正向部分显性,以槠叶齐×英红2号为优。三、嫩叶颜色的遗传,很大程度地倾向于母性。母代为紫或紫红色的,其子代幼苗中,以紫、红色株的比例最大;母代为绿色或黄绿色的,其子代幼苗绿色株的比重大。亲本为黄绿×黄绿的其子_1代黄绿色株的比例大(68.5—100%);凡亲本中有一为紫,且均为中、小叶类型的,则其子_1代绿色植株的比例小。因之,在进行杂交育种时应选用黄绿色的亲本为佳。四、芽叶茸毛的多少,一般品种群体中多趋近于平均值,即使白毛茶著称的品种,其子_1代茸毛平均值并不突出。但其中有少数茸毛特多的植株,确甚罕见。在白毛茶的原产区,茸毛才能得到充分表现。茸毛的杂种优势,似均为负值,其相对遗传力,似亦为负向超显性。五、萌芽期,在 F_1代中,有97%为似亲本类型。从春茶生育期(天)看,其遗传力(h^2)为中生型>早生型>晚生型;从开采期看,早生型种群,其子_1代多为早生型组成,中、晚生型种群,其子_1代多为中、晚生型组成。六、叶尖指数(β)能准确地表示叶尖尖钝的程度。叶尖指数的相对遗传力,一般为负向部分显性。其中有正向超显性和正向部分显性的,值得选择利用。
出处
《茶叶通讯》
1989年第2期10-15,共6页
Journal of Tea Commun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