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颈源性眩晕临床研究及手法治疗进展(下)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体感受器主要有肌梭和高尔基腱组织、关节感受器、前庭器官。人体姿势的维持和以下因素有关:①前庭器官;②视觉提供身体与环境的关系:③颈反射。前庭脊髓外侧束对躯体运动可能有易化作用,前庭脊髓内侧束则只与颈肌和上肢肌有关,具有抑制作用,通过中间神经元影响α和γ运动神经元,参与头颈部肌肉共济活动,以维持头位平衡。
作者
胡军
沈国权
房敏
机构地区
上海市岳阳医院推拿科
出处
《按摩与导引》
2004年第1期58-60,共3页
Chinese Manipulation & Qi Gong Therapy
关键词
颈源性眩晕
临床研究
手法
治疗
分类号
R244.1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5
参考文献
50
共引文献
790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1
参考文献
50
1
李世和,李卫国,孙静宜,马宏昌.
寰椎椎动脉沟环所致颈性眩晕患者的手术治疗[J]
.中华外科杂志,1995,33(3):137-139.
被引量:29
2
王楚怀,卓大宏,赖在文,毛玉蓉,陈颖贤.
旋转复位手法对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流速的影响[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9,14(3):98-102.
被引量:38
3
周定标,段国升.
先天性寰枢椎脱位的诊断与治疗[J]
.中华外科杂志,1991,29(12):733-736.
被引量:15
4
袁文,贾连顺,朱建平,丁祖泉.
齿状突骨折对枕颈部生物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6,6(2):69-72.
被引量:16
5
张勤修.
水平视动性眼震与血管性眩晕关系的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999,9(9):23-26.
被引量:1
6
胡军,胡荣.
五步依次推拿法治疗颈源性眩晕临床观察[J]
.按摩与导引,1995,11(6):12-13.
被引量:9
7
马景崑,张彦儒,马英君.
环枢椎不稳[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5,2(1):13-15.
被引量:7
8
潘之清,陆玫玲,潘旭东,韩仲岩.
颈性眩晕(椎动脉缺血综合征)[J]
.中国康复,1990,5(3):136-139.
被引量:14
9
贺健军.
诊断与治疗脊柱损伤的一些新进展[J]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6,11(4):253-255.
被引量:6
10
沈宁江,王书成,卢传新.
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的诊断[J]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7,12(4):212-213.
被引量:7
<
1
2
3
4
5
>
二级参考文献
105
1
顾华,倪文才(指导),杨家鋆(指导).
颈椎骨质增生与颈椎病关系的探讨[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86(3):169-172.
被引量:8
2
钟世镇.
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及其主要分枝的观察[J]
.解剖学报,1958(3):177-186.
被引量:15
3
陈鸿儒,董炘,陈双,曾毅克.
双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附24例报告)[J]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3,8(1):3-6.
被引量:12
4
卢一生,贾连顺,丁祖泉.
人体枕颈部三维运动范围的实验研究[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4,15(5):454-458.
被引量:12
5
孙静宜,李世和.
手术治疗寰椎椎动脉沟环所致的颈性眩晕(附8例报告)[J]
.颈腰痛杂志,1994,15(2):67-69.
被引量:7
6
裴仁和.
第二颈椎与颈椎病[J]
.中国骨伤,1994,7(1):32-33.
被引量:8
7
陶静珠,何春.
理疗所致的不良反应297例分析[J]
.中华理疗杂志,1994,17(4):244-246.
被引量:6
8
裴仁和.
颈椎病分期论治的体会[J]
.中国中医骨伤科,1995,3(1):20-21.
被引量:4
9
卢一生,贾连顺,丁祖泉,戴力扬.
寰枢关节的三维运动规律及其测量[J]
.中华创伤杂志,1995,11(1):1-3.
被引量:48
10
陈治立.
益气和营清咽法治疗颈椎病──附126例临床小结[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6(8):38-39.
被引量:14
<
1
2
3
4
5
…
11
>
共引文献
790
1
李宏.
牵引推拿结合医疗体操对27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与观察[J]
.安徽体育科技,1998,19(1):82-84.
2
周建华.
298例颈椎病X线表现分析[J]
.华西医学,2007,22(4).
被引量:4
3
陈淑敏.
定点复位手法治疗颈性眩晕108例[J]
.福建中医药,2006,37(6):23-24.
被引量:3
4
杨林全,刘明元,杨少华.
牵引及手法整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9例[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4,4(6):36-37.
5
郭素然,方芳,徐云良.
正常颈椎关节突关节面倾角X线测量[J]
.放射学实践,2001,16(S1):17-18.
6
崔锴.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8例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08,6(17):405-406.
7
杨跃斌.
颈椎病的X线诊断[J]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3):4747-4748.
8
张大炯,周永生.
Treatment of Protrusion of the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by Intravertebral Blocking and Massotherapy——A Report of 62 Cases[J]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00,20(2):138-140.
9
邓晓玲,姚凤春,张琼,席刚明.
颈性眩晕患者视频眼震电图分析[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7,5(6):9-11.
被引量:2
10
贾连顺,徐印坎,赵定麟,李家顺,袁文,倪斌,陈德玉.
枕颈部畸形减压和植骨融合术远期疗效评价(10年以上随访)[J]
.脊柱外科杂志,2003,1(1):8-11.
被引量:6
<
1
2
3
4
5
…
79
>
同被引文献
15
1
王立东.
健康人群脊柱应力状态研究[J]
.中国骨伤,2007,20(z1):42-44.
被引量:2
2
王立东.
脊柱应力异常与部分相关病症调查分析[J]
.中国骨伤,2007,20(z1):48-49.
被引量:3
3
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
.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2-476.
被引量:2441
4
刘悦,蔡高宁,林雪霞.
电针穴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05,24(7):7-8.
被引量:9
5
王勇,沈峥嵘.
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J]
.颈腰痛杂志,2006,27(6):501-505.
被引量:43
6
李建民.
脊髓型颈椎病的中医治疗[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5):276-277.
被引量:14
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4..
8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S].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陈佑邦,1995.186.
9
李业.
牵引加旋转定位斜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8例[J]
.江苏中医药,2007,39(11):44-45.
被引量:4
10
汪洋,徐昭,韦贵康.
脊柱相关疾病的国内研究概况[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0(4):98-100.
被引量:7
<
1
2
>
引证文献
4
1
董洪英,刘公望.
针“四天”穴为主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05,21(7):41-41.
被引量:11
2
范卫星.
电针结合强刺激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J]
.针灸临床杂志,2006,22(4):11-12.
被引量:2
3
徐霁云.
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84例[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6):557-558.
被引量:6
4
王立东,杨越,徐春海.
健康人群颈椎开口位X线表现调查[J]
.中国骨伤,2008,21(8):621-62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1
1
孙竹娟,陈关富,赖志刚.
中医药与针灸综合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概况[J]
.科学之友,2007(04B):97-98.
被引量:1
2
牛森林,陈华德.
百会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近况[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25(3):196-198.
3
邹惠平,王春.
中医药治疗颈性眩晕研究进展[J]
.河北中医,2009,31(2):300-302.
被引量:9
4
周震,王遵来,王秀云,孟向文,尚秀葵,董洪英.
“四天穴”针方对颈椎病模型大鼠外周炎性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8(4):188-190.
被引量:4
5
陈家升.
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现状及其机理研究进展[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1(16):85-87.
被引量:1
6
周震,王遵来,王秀云,孟向文,尚秀葵.
“四天穴”针方对动静力失衡性颈椎病模型大鼠炎性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J]
.天津中医药,2010,27(4):276-278.
被引量:5
7
王云菲,吴俊梅.
针刺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现状及思考[J]
.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1):65-69.
被引量:44
8
滕蔚然,金立伦.
中医综合治疗上颈段颈椎病65例疗效观察[J]
.实用骨科杂志,2011,17(1):41-43.
被引量:3
9
张宝亮,代淑瑞,翟景光,谢云玲,王淑平.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正骨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130例报告[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33(5):93-94.
被引量:3
10
刘佳,曾国禄,温子龙,黄新,余伟杰,卢志峰.
颈性眩晕的发病机理及中医药治疗近况[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9):62-64.
被引量:4
<
1
2
3
>
1
叶伟,刘建航,韦贵康.
交感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4(9):10-12.
被引量:3
2
钟醒民.
三脏共济汤防治小儿哮喘30例临床观察[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9,19(4):57-57.
被引量:2
3
乔敏,陈健,朱海杭.
颈椎病消化系统症状及发生机制研究进展[J]
.国际骨科学杂志,2013,34(5):340-342.
被引量:1
4
郭汝宝,沈国权,张喜林,严隽陶.
试论推拿手法中的“深透”问题[J]
.辽宁中医杂志,2012,39(1):85-86.
被引量:6
5
王莉莉,孙安达,唐友斌,吴以诚,赵永华.
推拿分型治疗小儿肌性斜颈206例疗效观察[J]
.浙江中医杂志,2007,42(8):464-465.
被引量:6
6
袁锋,潘明甫,符贵发.
辨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
.广西中医药,2009,32(4):16-17.
被引量:4
7
黄晶.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病人的应用[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9):175-176.
8
雷林,矣平.
金纳多注射液配合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50例疗效观察[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5,26(5):17-18.
9
刘敏芝,刘先国,刘佰运.
红核的镇痛作用和对电针镇痛的影响[J]
.针刺研究,1989,14(1):75-77.
被引量:1
10
蒲昭和.
吃猪蹄治神经衰弱[J]
.家庭中医药,1999,0(8):25-25.
<
1
2
>
按摩与导引
200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