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会进化论还是历史唯物主义——评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被引量:6
New Social Evolutionism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A Comment on Habermas's Reconstruction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出处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2003年第5期10-16,共7页
Tianjin Social Sciences
参考文献4
-
1Jürgen Habermas, 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Vol. 1, Reacon Press, 1984, p.70.
-
2哈贝马斯 刘北成 曹卫东译.《合法化危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47、3、5页.
-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77页.
-
4Jürgen Habermas, Communication and Evolution of Society, Beacon Press, 1979,p.40.
共引文献641
-
1汪进元,张艳.论社会制约权力——权力制约的再思考[J].法商研究,2004,21(4):84-90. 被引量:12
-
2张奎良.三维境界的合一:马克思言说的共产主义[J].社会科学战线,2004(4):33-39. 被引量:15
-
3方世南.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深刻意蕴与当代价值——试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9-16. 被引量:17
-
4赵玲.社会主义社会政治道德的基本内涵及其实现途径[J].政治学研究,2004(2):42-52. 被引量:12
-
5汪永成.政府能力的结构分析[J].政治学研究,2004(2):103-113. 被引量:110
-
6李恩慈.刑法中的推定责任制度[J].法学研究,2004,26(4):28-36. 被引量:26
-
7秦德君.制度设计的前在预设[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2,4(6):4-9. 被引量:5
-
8郭小凌.论唯物史观及其历史命运[J].史学理论研究,2003(1):12-21. 被引量:8
-
9李勇.实践·认识·价值·自由——论“三个代表”思想的哲学意义[J].理论前沿,2002(11):26-28. 被引量:2
-
10齐玉琳.简论“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J].探索,2002(1):76-78.
同被引文献30
-
1李佃来.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逻辑[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9(1):293-302. 被引量:3
-
2汪丁丁.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基础[J].社会学研究,1998(2):3-13. 被引量:107
-
3杨海征.论全球化与历史唯物主义重建[J].江汉论坛,2005(4):60-62. 被引量:1
-
4贺翠香.历史唯物主义的反思性——评哈贝马斯对马克思劳动观的批判[J].江西社会科学,2005,25(9):29-33. 被引量:2
-
5何捷一.交往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建构——兼评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58(5):528-534. 被引量:2
-
6吴苑华.重建语境中的历史唯物主义(下)——从卢卡奇到哈贝马斯[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1-7. 被引量:1
-
7旷三平.历史唯物主义“重建”之思[J].哲学动态,2006(8):3-7. 被引量:2
-
8吴学琴.批判解释学视域中的马克思——《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分析[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6,22(4):13-16. 被引量:1
-
9强乃社.劳动、互动和法律规范——论哈贝马斯历史唯物主义重建中的法律规范理论[J].哲学动态,2006(12):17-22. 被引量:2
-
10马金杰.重建与替代——对哈贝马斯“重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澄明[J].理论与现代化,2007(3):82-85. 被引量:1
-
1耿传明.严复的《天演论》与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J].文艺理论研究,1997(6):69-74. 被引量:6
-
2徐静.进化论与近代自由主义思潮的关系和影响[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2(5):58-58.
-
3国风.先秦诸子对人生问题的探讨[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20(5):10-13.
-
4陈章龙.从“现实的个人”看唯物史观[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27-31.
-
5方强.西进与东渐:马克思主义社会进化论的社会存在形态[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5(5):9-11.
-
6李中经.论王船山教育思想及其历史意义[J].船山学刊,2007(3):12-14. 被引量:1
-
7王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其实践意义[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6,9(5):62-66. 被引量:1
-
8余建军.现实、理论与动力:社会进化论缘起探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5(4):92-96.
-
9单继刚.社会进化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第一个理论形态[J].哲学研究,2008(8):3-12. 被引量:20
-
10王中江.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与日本的中介作用[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5,14(3):88-93.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