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保持世界性与本土化之间的必要的张力
被引量:4
出处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1期17-17,19-21,共4页
Tianjin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9
-
1郭齐勇.形式抽象的哲学与人生意境的哲学——论冯友兰哲学及其方法论的内在张力[J].中州学刊,1998(3):68-75. 被引量:12
-
2李申.儒教研究史料补[J].中国哲学史,1999(1):32-39. 被引量:4
-
3任继愈.论儒教的形成[J].中国社会科学,1980(1):61-74. 被引量:65
-
4任继愈.朱熹与宗教[J].中国社会科学,1982(5):49-61. 被引量:13
-
5任继愈.儒教的再评价[J].社会科学战线,1982(2):1-6. 被引量:19
-
6方光华,袁志伟.侯外庐的中国哲学史研究[J].中国哲学史,2010(1):76-83. 被引量:6
-
7任继愈.从程门立雪看儒教[J].群言,1993,0(2):27-27. 被引量:2
-
8郭齐勇.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质及其创造性转化的新契机[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3):1-9. 被引量:6
-
9陈来.“中国哲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J].天津社会科学,2004(1):17-19.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9
-
1李承贵.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哲学研究——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热点问题述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0(2):1-11. 被引量:2
-
2朱汉民.义理之学——中国哲学原型简析[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60(5):579-581. 被引量:1
-
3胡文会.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研究综述[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6(4):139-148. 被引量:8
-
4方光华,袁志伟.侯外庐的中国宗教思想史研究[J].世界宗教研究,2012(1):22-31. 被引量:3
-
5苏芳瑞,郭斯萍.中国人精神性结构的跨文化思考——基于儒家思想的视角[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34(2):85-88. 被引量:3
-
6吕思宁.中西哲学比较探析的一瞥[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35(2):131-132.
-
7张俊峰.冯友兰中西之辩背景下的中国哲学观[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9(1):89-92.
-
8秦芳.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点景人物解析[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32(4):17-20.
-
9王宁宁,方勇.“新子学”对中国哲学反思的再深化[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2(4):32-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