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国际经济合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9-31,共3页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同被引文献34
-
1刘茂松,曹虹剑.论经济全球化时代跨国公司垄断结构[J].中国工业经济,2004(9):36-43. 被引量:15
-
2龚虹波,许继琴.国内外产业集聚政策研究综述[J].生产力研究,2004(10):184-187. 被引量:13
-
3孙立平.中国社会进入集团性利益博弈时代——中国社会阶层及政治社会形势剖析[J].经理人内参,2005(3):30-32. 被引量:10
-
4曹洪军,王鹏飞.建立和完善我国产业集群创新体系的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7):107-109. 被引量:7
-
5史小龙,董理.利益集团政治影响的经济学分析:一个理论综述[J].世界经济,2005,28(10):71-79. 被引量:17
-
6刘红学.产业利益集团的游说活动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2):50-55. 被引量:3
-
7王艳梅,王新华.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集聚效应分析与对策[J].中外企业家,2006(3):35-39. 被引量:2
-
8刘伟忠,张宇.利益集团与公共政策制定[J].山东社会科学,2006(10):146-149. 被引量:11
-
9吕少华.政府规制改革的核心:消除利益集团干扰、建立博弈框架[J].湖北社会科学,2006(2):59-61. 被引量:5
-
10贺灿飞,刘洋.产业地理集聚与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分布——以北京市制造业为例[J].地理学报,2006,61(12):1259-1270. 被引量:57
引证文献7
-
1于忠.我国产业集聚机制效应与存在问题[J].山东社会科学,2004(10):55-57.
-
2邢燕荣,丛伟君.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的调整及中国的政策取向[J].北方经贸,2004(11):28-29. 被引量:2
-
3邱斌,唐保庆.无锡“日资高地”形成原因及其不足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5):73-77. 被引量:1
-
4楚永生.中国政府利用外资政策的变革及趋势探析——基于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政府之间的博弈分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3):23-27. 被引量:2
-
5杨帆,余蕊.利益集团对经济和政治的影响:以美国烟草业为例[J].学习与实践,2008(9):60-67. 被引量:1
-
6潘玉璋,陈琴.产业集聚效应对FDI的影响分析及政策探讨——以广州南沙集装箱制造项目聚集南沙临港产业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7):70-72.
-
7杨帆.中国利益集团分析[J].探索,2010(2):164-171. 被引量:16
二级引证文献22
-
1杨海.略论新时期跨国公司在华经营的几点变化[J].科技创业月刊,2005,18(10):72-73.
-
2张彦博,郭亚军,韩颖.FDI来源地集聚的区位选择与动因[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1):145-148. 被引量:3
-
3李华敏,马红梅.FDI技术溢出失效与市场规制转型[J].改革,2010(12):88-93. 被引量:2
-
4冯志峰.利益集团:理论内涵与中国语境[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1,13(2):5-10. 被引量:2
-
5刘畅.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政府博弈分析[J].中国国情国力,2011(4):16-21. 被引量:2
-
6黎晓武,张昌武.论地方立法中利益集团利益妥协机制的建立[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2(3):50-55. 被引量:7
-
7曲创,殷贤生.群体竞争、立法博弈与行政垄断豁免[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7-15.
-
8胡家勇,陈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中国经济问题,2012(3):3-11. 被引量:2
-
9谭长森,夏亚涛.中国利益集团的形成及其对改革和发展带来的影响[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2):6-10.
-
10杨清华.妥协理性在协同治理价值体系中的哲学意蕴与实践[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3):38-43.
-
1汪宇瀚.我国企业如何应对跨国公司的“集聚生存”[J].商业时代,2007(18):37-38.
-
2马黎.农信社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J].中国金融家,2010(11):100-102.
-
3简讯[J].物流时代周刊,2004(14):41-41.
-
4沈袆.人力资源推动 市场发展 ——访UPS全球人力资源高级副总裁莉雅·苏帕达女士[J].国际市场,2004(9):30-32.
-
5张荣忠.UPS的管理理念[J].山东农业(财源),2003(9):34-34.
-
6《经济观察报》:大陆中小企业竞争力亚洲第一[J].商界,2005(3).
-
7朱佳,胡荣.ERP在中国的应用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7(8):64-65. 被引量:2
-
8杨京星,张荣刚.集聚生存与集成创新——论中小企业与金融业的融合发展[J].当代经济科学,2006,28(2):120-121. 被引量:1
-
9事件[J].中国经济周刊,2005(22):7-7.
-
10为企业寻找新的增长点[J].新理财(公司理财),2004(4):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