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声音”到“supplément”

from “Voice” to“ supplément”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supplemént”(“充替”)是解构理论的重要支柱。本文试图从时间性和符号学理路出发完整地重构德里达从对“声音”的解构向“supplément”原理的过渡。同时本文也力求证明,德里达的这种过渡与对胡塞尔符号理论的挪用、引申和误读是密不可分的。 Supplement'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of deconstruction theory. This article, whose starting point is temporality and sign theory, tries to re - construct Derrida's transition from the deconstruction of voice' to the principle 'supplement' in details. The article at the same time manages to demonstrate that Derrida's transition is closely relative to his appropriation, deduction and misreading of Husserl's sign theory.
作者 方向红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6-100,108,共6页 Modern Philosophy
关键词 声音 supplément 超越 触发 Voice “supplément” transcendence affec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关于"声音"概念的发生学问题,笔者将另文阐述.
  • 2"Affektion/affection"目前国内至少有四种译法:杜小真女士在《声音与现象》中译为"(自我)影响";邓小芒、张廷国先生在《经验与判断》中译为"情绪";汪堂家先生在《论文字学》的中译本中把"auto-affection"译为"自恋行为",倪梁康先生在《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中定名为"触发".第四种译名似更妥帖,这里从倪先生的译名.
  • 3德里达 杜小真译.《声音与现象》[M].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44页、第46页、第46-47页、第四章、第五章、第110页.
  • 4张宁女士在《书写与差异》中译本的"访谈代序"中提出"supplement"有两层含义:增添和代替.但她没有给出汉语译名.杜小真女士在《声音与现象》的中译本译为"补充",似欠妥.汪堂家先生在《论文字学》的中译本中译为"替补",较为合理,但这个词在汉语中的意思主要是"替换"、"递补","增添"的意思不明显.在法语中,"supplement"有三层含义:额外增加;补充;代替.我在这里权且把它译为"充替",一方面取"充"的"扩充"(增添)、"补充"、"填充"和"充满"之意,另一方面取"替"的"代替"和"顶替"之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充"除了上述含义之外,还有"充当"和"冒充"的意蕴,这其实与德里达的"supplement"说遥相呼应.
  • 5参见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现象学》,杨富斌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36节及以下.
  • 6胡塞尔 倪梁康译.《逻辑研究》第二卷第一部分[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第33-34页、第33页.
  • 7伊姆达尔.《理解生命》..第162页.
  • 8邓小芒、张廷国.《经验与判断》...
  • 9汪堂家.《论文字学》...
  • 10倪梁康.《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