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女性主义批评视野下的《苔丝》——兼评有关苔丝命运悲剧的历史观点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哈代的代表作《苔丝》历来受到众多学者与读者的关注,而关注的焦点大多聚焦在造成苔丝悲惨命运的根源上。本文论述了其他历史观点的不足,从而认为只有从女性主义批评视野入手才能真正找到苔丝悲剧的源动力,使苔丝式的悲剧不再重演,实现女性真正的解放。
作者
何亚敏
机构地区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外语教研室
出处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72-75,共4页
Journal of Shaoxing University
关键词
哈代
苔丝
悲剧根源
女性主义批评
分类号
I561.4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3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65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4
1
陈珍.
英国农民的历史悲剧——苔丝悲剧命运探析[J]
.青海师专学报,2008,28(3):46-48.
被引量:3
2
于丽锦.
悲惨的世界 悲情的一生——苔丝的悲剧根源体现[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92-94.
被引量:4
3
蒋橹,何青.
维多利亚时代的男权统治与作品隐含的女性意识——《苔丝》的女性主义视觉解析[J]
.攀枝花学院学报,2006,23(4):37-39.
被引量:3
4
武月明.
天使/妖妇《喧哗与骚动》中的凯蒂形象读解[J]
.外国文学,2002(1):59-64.
被引量:15
二级参考文献
33
1
左金梅,李旭奎.
哈代的宿命观与他的批评现实主义[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67-69.
被引量:2
2
曾令富.
象征与神话原型:《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环境描写[J]
.外国文学评论,1994(4):23-28.
被引量:13
3
熊锋华.
男权社会下的悲剧——读《德伯家的苔丝》[J]
.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9(5):136-138.
被引量:12
4
程春兰.
挑战道德的纯洁——评哈代笔下的苔丝[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23(5):50-52.
被引量:10
5
朗琴芳.
苔丝的心灵美——女权主义的一种分析[J]
.巢湖学院学报,2005,7(1):104-107.
被引量:4
6
李璐.
被解构的男性主体——《苔丝》中安吉尔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6):104-106.
被引量:9
7
唐慧.
从《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的悲剧命运意识[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7(2):54-55.
被引量:4
8
杨建玫.
从《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的男性思维与女权意识[J]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8(1):113-115.
被引量:7
9
埃莱娜·西苏.《美杜莎的笑声》[M].,..
10
[2][4][9]B10[11][12][13][15]埃莱娜·西苏:《美杜莎的笑声》,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88页,第192页,第194页,第189页,第193页,第195页,第202页,第197页,第189页.
共引文献
19
1
李德琼.
无形的压迫: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胎记》[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6):24-25.
2
袁平.
透过苔丝分析英国农村下层妇女的无权地位[J]
.作家,2010(14):70-71.
3
刘道全.
中国20年来《喧哗与骚动》研究综述[J]
.许昌学院学报,2004,23(4):122-125.
被引量:3
4
雷月梅.
女性心灵的真实写照——解读《序曲》中的两位女性[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102-104.
被引量:1
5
刘道全.
福克纳研究在中国[J]
.许昌学院学报,2007,26(1):133-138.
被引量:1
6
原平方.
城市化视野下弱势群体的日常抗争——重读《德伯家的苔丝》得到的启示[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3):260-262.
7
原平方.
纯洁的守护还是道德的谋杀——苔丝之死的另一种解释[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8):128-129.
8
郭秀平.
女性爱情的救赎与反叛——比较《苔丝》与《雷雨》[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3):50-52.
被引量:1
9
尹志慧,曹霞.
福克纳研究在中国:2000-2010[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353-355.
被引量:1
10
陈惠君.
论女性主义的彰显与不足——兼评《傲慢与偏见》、《简爱》、《德伯家的苔丝》[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4):117-118.
同被引文献
65
1
郑冬临.
苔丝:维多利亚时代的新女性形象——哈代《德伯家的苔丝》解读[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z2):165-167.
被引量:12
2
林之鹤.
《苔丝》的魅力[J]
.外国文学研究,1993,15(1):124-126.
被引量:10
3
王辉.
胡适关于妇女解放问题的启蒙思想[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2(4):68-73.
被引量:1
4
张世君.
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的悲剧系统[J]
.外国文学研究,1982,4(4):24-36.
被引量:16
5
聂珍钊.
苔丝命运的典型性和社会性质[J]
.外国文学研究,1982,4(2):118-122.
被引量:18
6
易季鹃.
清远、哀婉的田园牧歌——沈从文湘西小说与哈代威塞克斯小说比较[J]
.外国文学研究,1996,18(4):85-89.
被引量:4
7
曾令富.
象征与神话原型:《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环境描写[J]
.外国文学评论,1994(4):23-28.
被引量:13
8
张兴华.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的命运观[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2):42-43.
被引量:4
9
石晓玲.
《聊斋志异·细侯》中细侯杀子行为脞议——与苔丝、美狄亚仇杀行为比较互证[J]
.蒲松龄研究,2004(4):58-65.
被引量:3
10
马弦.
论哈代小说中的新女性形象[J]
.外国文学研究,2004,26(1):76-80.
被引量:30
引证文献
8
1
许颖红.
论贞操——读《德伯家的苔丝》有感[J]
.茂名学院学报,2010,20(5):60-62.
被引量:2
2
刘校辰.
从苔丝的性格特点看《苔丝》的女性主义表现[J]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1):66-68.
被引量:2
3
何亚敏.
从人与道德的分裂论《苔丝》与《无名的裘德》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想[J]
.考试周刊,2011(44):26-28.
被引量:1
4
肖文朝.
显性压迫与隐性压迫——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苔丝命运[J]
.文学界(理论版),2012(4):112-113.
5
刘晓萍.
浅析苔丝悲剧的原因[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1):116-117.
6
李蕾.
近10年国内《德伯家的苔丝》人物形象研究综述[J]
.商洛学院学报,2016,30(5):25-29.
被引量:3
7
魏路曼.
女性主义批评视野下的《欲望号街车》[J]
.青年文学家,2016,0(8Z):106-106.
8
罗菲,彭佳.
从《德伯家的苔丝》谈哈代作品中的现代主义文学精神[J]
.作家,2015,0(12X):118-119.
二级引证文献
8
1
尹青,闵西鸿.
安德森《纸团》中的男性形象解读[J]
.新余学院学报,2013,18(5):78-80.
2
王楚韵.
态度决定一切——浅议苔丝悲剧命运的性格因素[J]
.商,2013(20):361-361.
3
陈婷婷.
苔丝的叛逆[J]
.卷宗,2015,5(12):423-423.
4
徐文珂.
论《无名的裘德》的现代性[J]
.芒种(下半月),2017,0(4):59-60.
5
车龙.
从经济视角看苔丝悲剧的必然性[J]
.文学教育,2018,0(23):56-57.
6
宋朝.
美丽悲剧与男性视角:电影《苔丝》的深层社会意蕴[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9(9):186-187.
7
杨璐.
哈代的“中国式”故事——浅析苔丝形象蕴含的中国元素[J]
.特立学刊,2020,0(1):73-77.
8
杜诺希,王芳.
作为欲望主体的苔丝——《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形象新解[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4(5):44-46.
1
王慧,徐凯.
海明威笔下的女性[J]
.外国文学评论,2000(2):33-43.
被引量:49
2
吴素.
评林庚先生在“诗人李白”一文中所反映的非历史观点[J]
.文学遗产,1957(A02):159-166.
3
隋荣谊.
文学翻译(上)[J]
.英语知识,2011(6):34-36.
4
田右英.
历史观点与美学观点的融合——评列宁的《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J]
.柳州师专学报,2008,23(2):56-59.
5
张海琴.
运用历史观点欣赏《西游记》[J]
.学周刊(中旬),2010(1):166-166.
6
王福湘.
周作人研究中的价值标准问题[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18-22.
被引量:1
7
秦裕权.
不能说任何方法都能反映生活的本质[J]
.电影文学,1982(5):94-94.
被引量:1
8
杨楠楠.
我必须和你们说说我的成长[J]
.诗刊,2013(4):25-25.
9
潘红桃.
情感是文学创作的源动力[J]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2(1):25-26.
被引量:1
10
张铭,张晶.
流浪与追寻——《黑暗的心》的人性含义[J]
.湖南社会科学,2013(A01):285-287.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