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简论涂又光教育自身本体研究的意义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哲学家、教育家涂又光先生通过对教育自身本体的研究,建立了中国本土化的教育哲学。他成功地解答了教育不能正确定位这一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根本性问题。他的教育自身本体论反映了时代先进的教育精神。涂先生还指明了当前中国教育哲学研究走出困境的方向。
作者
王巨光
机构地区
广西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51-156,共6页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涂又光
教育自身
教育本体
教育哲学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85
同被引文献
25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6
参考文献
7
1
涂又光.教育哲学[C]//雷洪德听涂又光先生教育哲学课所做记录打印稿,2005.
2
朱新卓.
人性灵:教育的人性论——解读涂又光教育思想之人性论[J]
.高等教育研究,2006,27(2):30-41.
被引量:14
3
雷洪德.
论教育自身——涂又光教育哲学之本体论[J]
.高等教育研究,2005,26(8):15-17.
被引量:25
4
钟启泉 等.解读中国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3.
5
石中英.
20世纪中国教育哲学的回顾与展望[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5):1-7.
被引量:9
6
涂又光.教育哲学[C]//王巨光听涂又光先生教育哲学课所做笔记,2005.
7
王巨光.
简论海德格尔对良知的生存论阐释[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5):62-65.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22
1
俞吾金.
关于人性问题的新探索——儒家人性理论与基督教人性理论的比较研究[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1(1):49-53.
被引量:38
2
王树人,喻柏林.
论“象”与“象思维”[J]
.中国社会科学,1998(4):38-48.
被引量:93
3
鲁洁.
一个值得反思的教育信条:塑造知识人[J]
.教育研究,2004,25(6):3-7.
被引量:319
4
王树人.
“象思维”与原创性论纲[J]
.哲学研究,2005(3):32-36.
被引量:38
5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M].北京:中华书局,1990.2523.
6
海德格尔 孙周兴译.路标[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360.
7
.论语·为政[M].,..
8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北京:三联书店,1999.13.
9
张世英.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3,64.
10
卡尔·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0.
共引文献
85
1
高闰青.
“以人为本”:评判教育优劣得失的重要尺度[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22(3):82-84.
2
王晓军 ,虎技能 .
医科院校参与教师教育刻不容缓[J]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6):29-31.
3
王月莲.
对我国教育哲学功用的思考[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7(9):11-13.
4
刘鲁文,许峰.
研究性学习的社会意义与实践价值[J]
.华东经济管理,2004,18(5):118-120.
5
张洪志.
对大学生创造性培养问题的思考[J]
.西北医学教育,2004,12(4):268-269.
被引量:5
6
郑晓娟.
新课程背景下高师教育与高中教育良性衔接的对策[J]
.德州学院学报,2005,21(3):78-81.
7
罗海鸥.
教育的还原与更新——试论教育本身[J]
.高等教育研究,2005,26(11):16-20.
被引量:9
8
刘理.
教学评估对我国高校的引导作用[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版),2006,26(1):1-5.
9
薛忠祥.
教育即人性建构——教育本体建构的新观念[J]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1):20-26.
被引量:5
10
陈季林.
大学独立性和适应性的思考[J]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8(3):1-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5
1
涂又光.
论人文精神[J]
.中国哲学史,1997(1):6-10.
被引量:13
2
田爱民,张凯斌.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思考[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141-143.
被引量:26
3
杨春.
新时期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初探[J]
.商业经济,2005(6):48-49.
被引量:3
4
[英]怀特海 徐汝舟译.教育的目的[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5
邓正来.学术与自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6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涂又光教授开设博士研究生“教育哲学”课程之课堂讲授记录.
7
[美]杜普伊斯,高尔顿.历史视野中的西方教育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8
哲学大辞典编辑委员会.哲学大辞典(修订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9
[瑞典]T.胡森[德]T.N.波斯尔斯韦特.教育大百科全书(第8卷)[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66-367,370.
10
[瑞典]T.胡森,[德]T.N.波斯尔斯韦特.教育大百科全书(第8卷)[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496.
引证文献
6
1
王巨光.
论民主主义教育哲学的建构[J]
.理论月刊,2010(2):63-66.
被引量:2
2
王巨光.
简论启发性教学模式及其运用[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5):175-177.
被引量:5
3
王巨光.
研究型教学:大学社会心理学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0):97-99.
被引量:6
4
王巨光.
论教育学术的批判与解放品性——兼论新时期教育学术的根本性问题[J]
.现代大学教育,2011,27(5):16-21.
被引量:1
5
朱万晶.
基于合作学习的角色扮演在“社会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电力教育(中),2012(7):79-80.
被引量:2
6
阿孜古力.肉孜.
大学生社会心理学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
.中国培训,2015(12X):123-123.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王巨光.
研究型教学:大学社会心理学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0):97-99.
被引量:6
2
游春平.
《植物病理学》课程教改的探索与实践[J]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20):173-174.
被引量:3
3
潘光花.
社会心理学实验教学模式[J]
.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1(6):143-145.
被引量:2
4
潘柳燕,王恩界.
多元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以《社会心理学》教学为例[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1):98-102.
被引量:7
5
张文玉.
启发性教学模式在网球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电子商务,2012(7):169-169.
6
朱万晶.
基于合作学习的角色扮演在“社会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电力教育(中),2012(7):79-80.
被引量:2
7
魏中举,余芳芳,艾德春,李健.
基于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采矿工程专业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高教学刊,2016,2(15):125-125.
被引量:1
8
阿孜古力.肉孜.
大学生社会心理学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
.中国培训,2015(12X):123-123.
9
田英.
工作室形式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实践[J]
.计算机时代,2016(12):60-62.
被引量:1
10
康钊.
高师院校社区心理学实验教学的研究性[J]
.教育界(高等教育),2016,0(12):125-126.
1
雷洪德.
论教育自身——涂又光教育哲学之本体论[J]
.高等教育研究,2005,26(8):15-17.
被引量:25
2
王俊,周艳.
从“有知”走向“无知”——解读涂又光教育哲学之“过程论”[J]
.高等教育研究,2006,27(9):28-31.
被引量:2
3
杨叔子.
精辟的见解 深刻的教诲——庆祝涂又光先生八十寿辰[J]
.高等教育研究,2006,27(9):10-15.
被引量:13
4
雷洪德.
涂又光先生的大学之道[J]
.高等教育研究,2010,31(9):15-21.
被引量:3
5
雷洪德.
涂又光先生的幸运与遗憾[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5,31(2):53-55.
被引量:1
6
杨秀秀.
浅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价值与限度[J]
.中国科技博览,2015,0(32):125-125.
被引量:1
7
刘和海.
论多元视角下的教育技术学实践[J]
.现代教育技术,2011,21(11):23-27.
被引量:1
8
罗海鸥.
真正的师者——涂又光先生的为师之道[J]
.教育研究,2015,36(5):98-104.
被引量:1
9
廖全明.
建立中国本土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方法体系的对策[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1):57-59.
被引量:5
10
黎加厚.
微课程教学法与翻转课堂的中国本土化行动[J]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4(7):7-9.
被引量:113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