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文化与科学意会论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会认识论,是中国文化一大特色。现代科学是从西方兴起的,其成果以严密的逻辑和精确的数学表达著称,似乎和东方的意会论没有什么关系。其实不尽然,虽然从表层看,现代科学与中国传统显然是两股道上跑的马车,互不相交,甚至方向相反,但从深...
作者
刘仲林
机构地区
天津师范大学交叉科学研究所
出处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2-26,共5页
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关键词
中国文化
科学意会论
浑沌
科学创造
分类号
N0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2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8
1
-.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344.
2
-.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M].商务印书馆,1980..
3
汤川秀树.创造力和直觉[M].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50,51,81-82,42.
4
詹姆斯·格来克.混沌:开创新科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6.
5
苗东升.
混沌学的辩证思想[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6(4):55-60.
被引量:5
6
S.钱德拉塞卡.莎士比亚、牛顿和贝多芬[M].湖南科技出版社,1996.60,74.
7
-.-[J].当代物理(美),1979,(2):126-126.
8
W.I.B.贝弗里奇.科学研究的艺术[M].科学出版社,1979.74.
共引文献
11
1
陈光磊,黄济民.
混沌理论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启示[J]
.教育评论,2006(3):46-48.
被引量:6
2
莫守忠.
论高校图书馆员与学生读者沟通[J]
.图书馆,1999(6):56-59.
被引量:10
3
傅正华.
哲学:科学技术发展的酵母──论哲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J]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14(5):61-66.
被引量:1
4
苏多杰.
混沌理论对辨证法基本规律的丰富和发展[J]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6(4):21-25.
5
武杰,李宏芳.
非线性是自然界的本质吗?[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17(2):1-5.
被引量:25
6
刘彬,庞晓光.
科学统一问题的不泯情结[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7(2):23-26.
被引量:1
7
陈大柔.
数学形式美及其科学创新功用[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22(7):43-45.
被引量:1
8
王苏君.
审美体验与科学体验[J]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17(6):56-61.
被引量:2
9
尚东涛.
“无报复自然界”:可能抑或不可能[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18(5):1-3.
被引量:10
10
邬乾湖.
论新闻写作的美学特征[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23(1):101-10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8
1
郭芙蕊.
意会知识的历史研究[J]
.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1):45-48.
被引量:2
2
吕乃基.
论意会知识、编码知识与中国现代化[J]
.学海,1999(6):57-60.
被引量:8
3
肖静宁.
试论意会知识的认识论意义[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2,46(2):25-31.
被引量:3
4
肖静宁.
裂脑研究与思维方式互补[J]
.人文杂志,1991(3):1-7.
被引量:1
5
李弘毅.
波兰尼意会理论的深层内涵及其意义[J]
.南京社会科学,1997(12):35-39.
被引量:4
6
张一兵.
波兰尼与他的《个人知识》[J]
.哲学动态,1990(4):25-28.
被引量:19
7
张建宁.
意会知识的神经心理学分析[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12(1):35-38.
被引量:3
8
李醒民,黄亚萍.
记第三次全国科学哲学讨论会[J]
.自然辩证法通讯,1983,5(6):72-75.
被引量:5
9
刘仲林.
认识论的新课题——意会知识——波兰尼学说评介[J]
.天津师大学报,1983,3(5):18-22.
被引量:22
10
成中英,郭桥.
儒家和道家的本体论[J]
.人文杂志,2004(6):1-6.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1
1
石仿,刘仲林.
“意会(隐性)知识”在当代中国的崛起与沉思[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28(1):123-128.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张艳,陈光华.
教师隐性知识研究的理论基础、测量、获得与展望[J]
.荆楚学刊,2015,16(5):87-92.
被引量:1
2
言克琴.
小学数学默会知识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
.江苏教育,2020,0(17):43-46.
3
周菲菲,赵熠玮.
隐性知识与日本技术传承[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1,38(2):78-84.
4
程岭.
论知识的金字塔结构及其实现[J]
.当代教育科学,2022(6):49-57.
被引量:11
1
中国文化与科学[J]
.数学通报,2000,39(6).
被引量:1
2
周路明.
建立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国文化的协调机制[J]
.科技进步与对策,1989,6(3):46-48.
被引量:1
3
贾玉树.
试论科学活动中的背景知识[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4,11(3):22-25.
4
罗兴华.
初识浑沌真面目[J]
.遵义科技,1995(1):22-25.
5
刘华杰,潘涛.
反馈的胜利[J]
.世界科学,1995,17(4):2-6.
6
凌友诗:价值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德性[J]
.中小学德育,2017(4):78-78.
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