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21世纪伊托邦时代的文学新符码 被引量:1

New Literary Codes in the E-topia Era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网络科技高度发展的伊托邦时代,港台作家善于化用新奇的虚拟赛博网络空间元素,再现伊托邦、乌托邦、恶托邦交织的E时代想象,创造新时代文学新符码。新生代及中生代作家们的创作印着强烈的代际符号,他们发明了杂唛时代的新人学,为21世纪文学开创了一条新的想象之路。 Integrated into a highly developed network society, writer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 are adept at making use of new elements in cyberspace to imaginatively represent the E-topia era; they produce hybrid images interweaving E-topia, utopia and dystopia. The young and middle-aged writers in this hybrid era, whose works are strongly marked by intergenerational signs, have invented "neo-humanism", a new approach to literatur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作者 凌逾
出处 《符号与传媒》 2015年第1期26-38,共13页 Signs & Media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香港跨媒介文化叙事研究”(13FZW047)阶段成果
关键词 伊托邦 恶托邦 赛博空间 新符码 新人学 E-topia, dystopia, cyberspace, new literary codes, neo-humanism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0

  • 1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25.
  • 2包尔连,马克(2012).数位并发症(温美铃,译).台湾: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3陈慧(2008).拾香记(第九版).香港:七字头出版社.
  • 4昆南(2010).地的门.香港:文化工房.
  • 5罗贵祥、文洁华(2005).杂唛时代:文化身份、性别、日常生活实践与香港电影1970s.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 6廖伟棠(2011).波西米亚香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7米切尔,威廉J.(2001).伊托邦:数字时代的城市生活(吴启迪,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8潘同灵(2000年4月26日),计算机用语-现在式与过去式的断裂.明报.
  • 9尼葛洛庞帝,尼古拉(1997).数字化生存(第三版)(胡泳,译).海口:海南出版社.
  • 10潘围灵(1998).伤城记·压缩人.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

共引文献16

同被引文献3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