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基于认知互换的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模式探索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面向大学计算机基础公共课,旨在通过认知互换,从学生的认知过程出发,设计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以及教学评价,解决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时难以理解的问题,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公共课的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能学懂,学以致用。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难以理解计算机相关概念和方法的问题,提出基于认知互换的教学模式,使具有完整知识结构的教师从初学者-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从教师自身的本源出发,研究如何能让学生快速理解晦涩的计算机课程。本文以教学过程中的认知互换为基础,研究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是对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模式的改进和探索,通过认知互换以及相应的教学模式来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13期144-145,共2页 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
基金 陕西师范大学"教师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专项基金项目(编号:JSJX2015Q005 JSJX2015Y002) 陕西师范大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994085) 陕西师范大学本科信息化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编号:1107040065) 西安市社科基金项目 (编号:15Y04)
  • 引文网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23

  • 1谢柏青,张铭.计算机基础教学方式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5(10):12-14. 被引量:50
  • 2明德廷,李娟.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探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174-177. 被引量:14
  • 3吴雅琴,张艳,等.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级教学的实践和探索[C]//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 4刘建东,田野,等.新形势下大学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C]//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 5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 6John Ziman. Real Science-What it is and What it means[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8:178.
  • 7Jeannette M. Wing. Computational Thinking[J]. Communications of ACM, 2006, 49(3): 33-35.
  • 8杨玉良.实施通识教育,培养未来社会中坚[Z].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第二十次全体会议大会交流发言材料,2010.
  • 9教育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Z].2005.
  • 10叶亚芳,李虹.《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探索[J].福建电脑,2007,23(11):215-215. 被引量:5

共引文献575

同被引文献8

引证文献2

相关主题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