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声音叙事与地方媒介记忆的生成——以广播剧《一江清水向北送》为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作为声音的表现形式之一,广播剧可以发挥形塑地方与创造记忆的作用。面对现代性对于地方意义的消解,声音的媒介实践通过沉浸式感受、修辞结构确立与装置化的操演,实现对地方意义的书写与集体记忆的编辑。在广播剧《一江清水向北送》的媒介实践中,将地方意义激活并带入集体记忆实践,实现了记忆编辑与情感凝聚的功能。
作者
奚小兵
机构地区
扬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总台)办公室
出处
《视听界》
2024年第3期70-73,共4页
基金
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开放课题“全媒体环境下大运河文化品牌传播创新研究”成果。
关键词
广播剧
地方
符号修辞
集体记忆
情感与共同体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9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邵培仁.
地方的体温:媒介地理要素的社会建构与文化记忆[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6(5):143-148.
被引量:85
2
袁艳.
当地理学家谈论媒介与传播时,他们谈论什么?——兼评保罗·亚当斯的《媒介与传播地理学》[J]
.国际新闻界,2019,41(7):157-176.
被引量:88
3
季凌霄.
从“声景”思考传播:声音、空间与听觉感官文化[J]
.国际新闻界,2019,0(3):24-41.
被引量:132
4
左玲.
新中国建立初期归国留学生群体政治认同的模式与特点[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9(4):122-127.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20
1
姚蜀平.
留学教育对中国科学发展的影响——兼评留学政策[J]
.自然辩证法通讯,1988,10(6):24-35.
被引量:7
2
邵培仁,潘祥辉.
论媒介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与学科建构[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2(1):131-136.
被引量:44
3
黄向,保继刚,Wall Geoffrey.
场所依赖(place attachment):一种游憩行为现象的研究框架[J]
.旅游学刊,2006,21(9):19-24.
被引量:207
4
[美]苏珊·汉森.《改变世界的十大地理思想》,肖平等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244页.
5
Lukerman F. Geography as a Formal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and the Way in Which It Contributes to Human Knowledge. Canadian Geographer,1964 , p168.
6
段义孚.《空间与地方》,明尼苏达大学出版社,1977年版,第161,161页.
7
[英]萨拉·L霍洛韦,斯蒂芬·P赖斯,吉尔·瓦伦丁.《当代地理学要义--概念、思维与方法》,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133页.
8
[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方益萍等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第110页.
9
[美]R·J·约翰斯顿.《人文地理学词典》,柴彦威等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266页.
10
Steele F. The sense of place. Boston: CBI Publishing, 1981.
<
1
2
>
共引文献
299
1
黄微子,江玮.
去边界化的链接:“剧本杀”作为媒介与空间和地方的互构[J]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24(2):43-65.
2
李红艳.
感官秩序与媒介实践:一项短视频与乡村文化接触行为的实证研究[J]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22(1):23-44.
3
黄骏.
传播是观念的交通:查尔斯·库利被忽视的运输理论及其当代启示[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21(3):57-74.
被引量:16
4
张丽,刘念.
生人勿近的声音私地:平台视角下网络广播剧的声音景观研究[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2(6):17-31.
5
曾丽红,欧楚颖.
颠覆性传媒创新视野下的边界工作:基于南都商业数据部的实证考察[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2):218-234.
被引量:1
6
王瑞萱.
中文播客的空间建构及社交化发展[J]
.新媒体研究,2023,9(18):89-91.
被引量:1
7
李怡鸣.
传播学视域下《中国奇谭》的中国式灵韵与年轻态活力[J]
.新媒体研究,2023,9(6):99-102.
被引量:2
8
陈强,赵汉卿.
信息丰富度、感知价值与社会心理距离:政务移动电台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J]
.信息技术与管理应用,2023(5):10-22.
9
巫洪亮.
重审20世纪20—80年代中国新诗朗诵的声音景观[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1):300-314.
10
张丽,刘念.
互文叙事与感官重塑:融媒体时代的新闻文本特征[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43(9):91-97.
被引量:13
<
1
2
3
4
5
…
30
>
1
刘小波.
当代流行音乐编码的符号修辞及传统审美复归[J]
.金钥匙(汉文、蒙古文),2022,42(3):43-50.
2
肖优,陈红初.
女书文化在木制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家具与室内装饰,2024,31(3):46-49.
3
张靖博,詹新.
真实与情感的建构:电影《奥本海默》声音设计研究[J]
.现代电影技术,2024(3):60-64.
4
康紫悦,刘苏情.
行走播客助力上海城市形象塑造[J]
.文化产业,2024(15):106-108.
5
陈伊晴.
知识社会学视域下MBTI的合法性建构研究[J]
.科技传播,2024,16(3):95-98.
被引量:1
6
白茹雪.
先声夺人:《满江红》的声音叙事策略[J]
.声屏世界,2024(6):69-71.
7
贾丹丹.
符号修辞中的共情伦理——以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像山一样思考》为例[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24(1):99-103.
8
梅林.
从“红脸”到“红生”——论戏曲关公形象的建构[J]
.四川戏剧,2023(12):36-39.
9
张杰.
中国新媒介文学演变的符号修辞学分析[J]
.符号与传媒,2024(1):194-206.
10
贺与诤,杨鑫.
论郭平小说《广陵散》的声音叙事和细部修辞[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109-113.
<
1
2
>
视听界
202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洪晓
郑其俊
赵利红
吴永昌
周立新
张佳伟
李巨文
谭英杰
李远才
相关机构
北京国邦技术发展中心
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东北石油大学
相关主题
绝热涂料
无机
透明树脂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