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般认为,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规律,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过程。从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来看,德育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的养成过程,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道德知识、情感、意志、操行是德育的最终目的。在有关德育本质的研究和讨论过程中,德育的主体问题争议很大,出现了“学生单一主体论”、“互为主体论”、“主体转换论”等,这些“不同主体理论之所以出现,最主要的是关注我国教育活动中忽视学生主体的理论和实践所带来的问题,从而对单一主体中教师主体的怀疑和否定的结果。其实质就是反对传统教育观念中的‘教师中心论’,本身具有积极意义”。对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性教育理念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