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11
-
1胡国洪,刘福顺.关于威廉·布莱克的《老虎》的再评定[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99,18(1):69-72. 被引量:1
-
2申丹.功能文体学再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4(3):188-193. 被引量:39
-
3毛雪青.天真与经验:人类灵魂的对立状态——简析布莱克的《天真与经验之歌》[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7(1):93-95. 被引量:1
-
4董韵.诗歌《The Tyger》在情景语境中的前景化[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22(4):104-107. 被引量:5
-
5刘富丽.音韵铿锵 神威赫赫——谈布莱克《老虎》的音义同构[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5,21(1):32-36. 被引量:5
-
6李战子.从语气、情态到评价[J].外语研究,2005,22(6):14-19. 被引量:76
-
7[5]Bybee,Joan & Suanne Fielschman(ed.)Modality in Grammar and Discourse[M].Amsterdam:J.Beniamins,1995,(2).
-
8王胜钰.铿锵的音韵,夺人的声势--试析老虎一诗的文体特色[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4,(4).
-
9李战子.情态—从句子到语篇的推广[J].外语学刊,2000(4):7-12. 被引量:101
-
10阎立.象征·荒诞·求解——试析布莱克代表作《老虎》的文学意象特征[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2):81-83. 被引量:3
-
1何红.《老虎》的音韵效果及意象分析[J].飞天,2009(10):82-83.
-
2魏巢凤.从《老虎》和《羔羊》看人类的虎羊二重性[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30(5):102-104.
-
3赵娟丽.从文体学角度剖析布莱克的诗《老虎》[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2(1):53-53. 被引量:1
-
4沈张瑜.和你一起读诗[J].中国农村金融,2015,0(24):110-110.
-
5刘希彦.解读威廉·布莱克和他的《老虎》[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23(3):120-122. 被引量:2
-
6辛朝卫.浅析布莱克《老虎》中的“含混”魅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5):38-39.
-
7刘妍,张颖,胡珊珊.浅析布莱克老虎中的象征寓意[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12):178-178.
-
8刘丽霞,王娜.回归虎性——布莱克《老虎》一诗的主题分析[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8(4):113-116. 被引量:3
-
9冯克菲.人类灵魂的两种对立状态——从《羔羊》和《老虎》看布莱克对人类灵魂的剖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2). 被引量:1
-
10张民.羔羊[J].西部(新文学)(上),2012(8):73-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