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曾侯乙编钟十二声名结构样式与生成之推导(上)——兼论其证据与推理方式 被引量:4

Pitch Organized Pattern and Generation for the Twelve Sound-Names of the Bell Chimes in the Tomb of Marquis Yi of Zeng: with Evidence and Ratiocination (Part Ⅰ)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曾侯乙编钟上的十二声名组织,是乐人对最初出现于编钟音列低音区、只含五声之名的2个三钟六声组合音程,按三分损益相生顺序调整排列,并作扩词命名的产物。该生成来源与声名构词命名规律、一钟两声组合规律、编钟音列发展规律、曾国律名与文献律名结构,以及逻辑学与证据学规则等各方证据,全都导向同一结论——其具有一种以宫起始、由贯穿始终的横向四五度与纵向大三度音程交织构成的立体结构样式。这既指出了公元前5世纪中国十二声名的形态构建与三分损益法属性的本貌,也再次确认,以两套甬钟音列片段的当代"衔接"来创造证据的"■曾体系"说,与以它为依据、为基础的诸说,可视为对史学形态素材的发展,但绝非对曾钟所载先秦乐律理论的发现。
作者 黄大同
出处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9-87,共19页 Journal of The Central Conservatory of Music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曾侯乙编钟乐律学体系研究”(18AD003)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亚古代乐律学研究”(20ZD219)阶段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二级参考文献30

共引文献301

同被引文献32

二级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